中铝国际昆勘院: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2年11月15日 15:19 334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强劲引擎,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勘院)成立于1953年,拥有云南省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赵鹏大院士工作站等10个科研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云南省创新型企业。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昆勘院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勘院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破难题、增效益、促发展的金钥匙,大幅提升科研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技事业取得喜人成就,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0年来,昆勘院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由1名增加到2名;省部级勘察大师由6名增加到11名;高水平研发平台由2个增加为10个;科技成果由2项增加为30项;优秀工程奖由223项增加为428项,其中,鲁班奖1项,国家金奖4项、银奖8项、铜奖5项。昆勘人坚信,唯有把科技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才会让创新之路越走越亮、越走越宽。
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排斥创新、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被淘汰出局,这是昆勘院从实践中得来的硬道理、真道理。时至今日,创新的种子已经在昆勘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逐步长成参天大树。
10年来,昆勘院立足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岩土工程一体化、矿业工程一体化、地质找矿、建筑设计、水资源与土壤污染和大数据应用6个方向持续进行科技攻关与创新,累计完成科研项目200余项,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项,为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年来,昆勘院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推荐和培养,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为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该公司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省部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1名;享受国家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云南省各类产业领军、科技创新人才13人;高级及以上职称25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省部级勘察设计大师为引领,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梯队。
10年来,昆勘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积极性;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获得专利共110件,软件著作权25件,省级工法5项;主编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23项,参编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74项。
10年来,昆勘院突破一项项“卡脖子”技术的攻坚难题,形成了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技术,多层复杂采空区群三维联测关键技术,高寒山区高陡边坡植被恢复关键技术开发,尾矿坝勘测及其预警控灾评价关键技术,强力螺旋钻孔灌注桩系列装备等6大“杀手锏”技术。
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昆勘院坚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写照;是昆勘院多角度、多维度紧握自主创新“金钥匙”,以实际行动激活创新引擎的最好注脚;是昆勘院努力抢占“制高点”,想方设法让优质科技之花结出更多产业之果的创新路径。
让创效之路越走越宽
创新永远在路上。为进一步落实“中铝集团科技创新实施意见二十条”和中铝国际对有关科技创新的精神和要求,昆勘院党委召开科技创新专题会,重点就昆勘院回归“靠技术赚钱”的定位和科技创新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4大科技创新方向。
科技赋能,更要有真金白银。10年来,昆勘院以创新谋发展,通过明晰科技创新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等措施,向科技要效益。
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昆勘院突破传统井下泥石流治理“回填—塌陷—再回填”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少回填、强固化、重排水、阻下渗”治理关键技术,承接并顺利完成了普朗铜矿井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EPC项目,为普朗铜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领域,昆勘院的“尾矿坝勘测及控灾评价关键技术”走出云南省,在西藏、四川、贵州等地推广应用,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维管合同额近1.2亿元。
在矿山生态修复及污染场地治理领域,昆勘院突破了传统硫酸铜药液处理工艺技术瓶颈,创新了“硫化+中和+氧化”综合处理工艺,承担并顺利完成了云南景谷矿冶有限公司环境整治工程EPC项目。
此外,昆勘院的“地下复杂空区协同探查技术与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入选了《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年版),并在云南、浙江、福建等省份推广应用。
真抓真落实,实干见实效。2022年,昆勘院6大“杀手锏”技术为公司新增合同额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昆勘院依据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技术及智能系统,签订合同金额超3000万元。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昆勘院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努力把“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