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了苦,才能做得了事”

——记安徽铜陵有色铜山铜矿分公司地质工程师郑顺喜

2023年02月06日 9:37 8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吃得了苦,才能做得了事。”这是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教授送给他的毕业临别赠言,郑顺喜一直铭记在心。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郑顺喜一直负责着铜陵有色集团铜山铜矿分公司的矿山生产地质、探矿、矿山资源储量的汇总统计、计算以及生产部档案管理等工作。本着严谨务实、积极进取、突破创新的理念,他主导和参与的各种项目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为该公司稳健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爱岗敬业 努力奋斗

岗位不分高低、工作不分大小,爱岗敬业是郑顺喜职业生涯中首要遵循的原则。白天,他在井下各中段敲击、手捻,“察言观色”;晚上,在办公室研读勘查报告,查阅地质钻孔、钻孔柱状图、生产地质报告等大量资料。12年来,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地质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地质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他始终立足于生产一线,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

在新矿山建设中,各种技术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技术资料又处于初始阶段不健全。郑顺喜主动向长沙矿山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请教,共同分析矿山深部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对深部岩体进行了质量评价,为矿山深部开采提供采场结构参数,为制订有效的地压管理和控制方法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他查阅相关资料,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生产技术规程,分门别类,查缺补漏,遇到没有或不确定的数据资料就自己去井下现场搜集。他还根据现有的资料,总结以往的矿床勘探成果,运用典型的矿床经验,以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品质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为依据,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圈定矿体范围,确立分几个采场布孔,最大程度地使有价矿石全部回收。

为防止采富弃贫和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流失,郑顺喜准确把握矿体空间分布和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和出矿品位等,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降到预定水平。

勤学苦练 丰富技能

好学、勤学,理论结合实践地学,是郑顺喜的学习准则。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找矿、圈矿的技能。为了更好地为矿山服务,他积极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先进的三维绘图软件应用到矿山生产实际中。经过反复尝试,他创新实现了矿体形态立体化、储量计算块段化和巷道布置网络化,不仅丰富了绘图软件使用工具,而且让制图更加立体、直观、精准。

作为一名矿山青年技术人员,郑顺喜努力提升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做好底部结构层和硐室层揭露的矿体地质编录,引入临近勘探线钻孔资料数据,采用高斯拟合算法、关键品位控制点离散曲线拟合计算等数学方法圈定矿体形态;在采场整体品位计算工程中,运用模糊数学和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计算矿石出矿品位等科学方法,解决了产状多变的矿体形态难以圈定的难题。利用此方法准确测算出了该公司井下负433米中段21号采场边端矿块品位0.2%~0.4%,详尽分析出了采场各区块的出矿品位,为井下高低品位矿源配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扭转了矿体形态确定性模糊、矿体品位计算精度不高的不利局面。

刻苦钻研 开拓创新

参天大树,不是一日形成;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长年在井下摸爬滚打,郑顺喜养成了遇到问题先自问、然后多方寻求解决方法的习惯。

该公司前山南4#深部矿体产状形态较为复杂,在基建探矿时出于经济施工等方面考虑,在两个副中段间45米大多数勘查线上仅布置了一个向上斜孔控制矿体。大孔采矿方法仅在相隔45米的副中段有揭露矿体的工程施工,不能准确地对矿体产状和形态进行二次圈定,增大了采矿时的实际贫化率和损失率。郑顺喜根据模型数据分析,提出在采场完成采切工程和二次圈定以后,再进行大孔布孔。他根据采场具体情况确定关键剖面和排线,根据反水颜色对各大孔进尺情况进行记录,在施工关键排孔和剖面时对关键进尺位置的岩粉进行取样化验。最后,他根据记录报告对矿体二次圈定进行修改,并出具了修改对比图纸和分析报告。采矿技术人员根据修改过的二次圈定图纸进行爆破,比一次圈定多回采品位1.006%的铜矿石1862吨,创造价值70余万元,也为后续出现同样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郑顺喜发表论文4篇,其中一篇登载在《地球》科学期刊;提出《利用T-90大孔施工记录和岩粉数据指导矿体再次圈定》《对前山南30#矿体-388m~-478m中段进行加密生产探矿》《30#矿体 -433m~-478m中段1#采场以东至运输大巷边(残)矿体回收》合理化建议获得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二等奖和三等奖;由他主导的《一种利用大孔圈定矿体的方法》(专利号:ZL201911022491.9)和《一种岩体应力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621494826.9),已在该公司应用并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