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激发创新强动力 唱好科技“重头戏”

2023年05月18日 11:23 172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今年以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培育多元创新载体、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唱好创新“重头戏”,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速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耐火材料的年产能约为4000万吨,如果稀土在耐火材料中的添加比例达到5%,那么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工业企业高温窑炉节能降耗难题,对包头稀土镧铈资源的平衡利用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日,包头稀土高新区和包头市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瞄准这一产业突破口,由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建设年产12万吨镧铈应用稀土新材料转化基地项目,这是全国第一家把稀土镧铈材料应用到耐火材料中的企业。目前,该企业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出稀土复合高导热压入料、稀土复合隔热压入料、稀土锁热控能材料、稀土热障辐射涂料等数十种稀土耐火功能产品,已获得19项国家专利,部分专利产品已在钢铁、建材、稀土等多个行业的工业窑炉进行应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是推动包头稀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驻区企业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运行成本最低的矿车和矿山运输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努力实现“制造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用车”。

北方股份产品研究院项目经理董志明介绍,TR100AT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是北方股份的拳头产品,完全自主开发,专门针对矿山的恶劣环境设计,自重为69吨,额定载重为91吨,具有高可靠性、高耐力性和使用期间的低成本性。该车型的研制和应用大幅推动了矿山无人化、智能化发展进程。截至目前,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6000台左右。

包头稀土高新区不断提高科技企业引育率、技术攻关成功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目前,该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58家,研发中心研发项目1235项,有效发明专利1057项。2022年,组织推荐企业申报中央、自治区、包头市级各类科技项目74个,累计为企业争取上级应用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引导、“科技兴蒙”等科技专项资金1.11亿元。

推动产业向终末端转型

近日,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工业园区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电解车间里,两台专用型车在236个电解槽上方往返穿梭,提取原料和产品。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车间,成品高纯阴极铜每天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产出。

“我们自主创新的全底吹全热态三连炉连续炼铜生产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依靠创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员工的收入实现双提升。”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长智恩荣说。

走进包头稀土高新区又一大园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在这里,双良新能科技一期5GW超级光能高效组件项目已经投产运营,该项目属于光伏产业链终端产品类项目,产线采用了行业内最先进最顶尖的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控制识别系统代替了人工检验,使产品具有大功率、高效能等特点。

在双良新能科技一期项目不远处,金风包头风机总装厂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开发经理贾祖欣表示,金风科技主营5H机型以上风力发电机组是陆上风电大功率机组,该机组可利用智慧捕风系统实时监测风力风向显著增加发电效率,调动风机高效响应调度指令,并以平台化智能工单为主线,构建整个区域内风电产业的智慧运营生态链体系,该技术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在源头上寻突破,在创新上谋跨越。一方面,坚持“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双良硅材料已形成100GW单晶硅、80GW单晶硅配套新材料、20GW光伏组件的生产规模和产业链布局,风电塔筒产能达到30万吨,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另一方面,强化“有中生新”,提升传统产业生命力。稀土产业延伸至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及助剂材料、稀土合金、“稀土+”消费品产业链,2022年,已形成约500亿元的产值规模。包头市的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了从电解铝铜到精铝、精铜杆、板、带、箔、丝全产业链加工体系。

科技“强”领,创新“聚”变。包头稀土高新区全力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升级。在一系列创新成果的驱动下,2022年,包头稀土高新区成功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包头稀土高新区较2020年提升14个位次,位列第75位。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