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奋进 “铅”帆竞 “锌”出发

2024年01月02日 10:52 28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砥砺奋进2023盘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铜铅锌产业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稳中求进,致力于将加快建设世界有色金属强国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股股支流汇进大海,漫天繁星点亮夜空。铜铅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固本兴新、有破有立,积蓄起奋进的力量。矿山深处,凿岩台车向前掘进,越来越多国产重器在此汇集,轰鸣声在巷道中交响回荡。操控室内,远在千米之外的无人驾驶电动轮矿卡尽在掌控;5G基站矗立山坡,向着理想的方向张望。冶炼厂里,簇簇火光中,炙热与希望扑面而来,熔铸出对未来的向往。研究院所里,吾辈栋梁推陈出新,创新硕果盈枝,开拓天地一方。在海外项目建设过程中,使命担当与友谊交织,行业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奔赴,跨越山海互诉衷肠……

山山而川,征途漫漫。旧岁似锦,新篇待书。在过去的2023年,铜铅锌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行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前行之路指向何方?听听行业专家们怎么说——

 

2023年,是全球经济活动经历了3年疫情后全面恢复正常化的一年,对于全球铜铅锌产业来说也不例外。

全球铜产业方面,2023年年初,国际铜研究组(ICSG)预测全年全球铜的生产及消费将维持较高增速,但之后却不断调低预期,说明全球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全球铜产业的发展。2023年年初,该机构预计全球矿山铜产量全年同比增长3%。2023年10月份,该预测数据调整为同比增长1.9%。从目前情况看,2023年全球矿山铜产量实际同比增长仅1%,全年矿山铜产量约2217万吨。精铜消费量方面,2023年年初,国际铜研究组预计全年全球精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4%。2023年10月份,该预测数据调整为同比增长2%。从目前来看,2023年,全球精铜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87万吨,同比增长4%,该数据成为铜铅锌生产、消费预期数据中唯一被持续调高预期的一项。全球矿山铜产量增速不断下调的主要原因是智利、中国、印尼等主要产铜国家面临运营问题导致增速下降;全球精铜总消费实现了增长,则主要受益于中国铜产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全球铅、锌产业方面,2023年年初,国际铅锌研究组(ILZSG)预测全年全球矿山铅产量将同比增长2.8%。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矿山铅产量同比增长仅为1.5%左右,全年矿山铅产量约为451万吨。2023年年初,该机构预测全球精铅消费量将同比增长1.7%。从目前来看,预计2023年全球精铅消费量为1270万吨,同比增长0.3%。2023年年初,该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矿山锌产量将同比增长3%。从目前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矿山锌产量同比下降1.7%,全年总产量为1222万吨。2023年年初,该机构预测全球精锌消费量将同比增长2.1%。从目前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精锌消费量达到1357万吨,同比增长仅为0.9%。矿山铅生产方面,尽管玻利维亚、哈萨克斯坦以及南非等国的矿山铅产量有所增加,但欧洲、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出现了下降,进而导致全球矿山铅产量增速下滑。精铅消费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韩国、土耳其和美国的消费出现了下降。从矿山锌生产方面,虽然巴西、哈萨克斯坦和秘鲁的矿山锌产量有所增加,但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的产量出现了下降,导致全球矿山锌增速下滑。精锌消费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精锌消费实现了增长,但巴西、日本、韩国以及泰国等国的精锌消费却出现了下降,从总体来看,全球精锌消费增速略有增加。

展望未来,预计2024年全球矿山铜产量同比增长3.7%,精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7%;全球矿山铅产量同比增长1.5%,全球精铅消费量同比增长2.2%;全球矿山锌产量同比增长3.9%,全球精锌消费量同比增长2.5%。

 

近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紧抓“双碳”目标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2023年,我国再生铜产量约385万吨,同比增长2.67%。国内废铜回收量235万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2023年1—10月份,再生铜、再生黄铜原料进口量为160.29万吨,预计全年将达到190万吨,同比增长7%。再生铜直接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废杂铜火法精炼直接再生连铸连轧制杆工艺生产的铜杆已接近精铜杆。项目投资在经历了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逐步回落,2023年全年,再生铜新建项目产能近150万吨。同时,产能过快增长与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加剧,导致原料竞争激烈,产能开工率不足。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铜冶炼、加工企业努力提高废铜回收利用规模,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

当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其中,最突出的是原料保障问题。一方面,国内废有色金属快速增长但回收体系相对薄弱,精细化分拣加工能力不足,不利于保级利用;另一方面,原料进口不容乐观,还需打通政策“堵点”,保障符合新修订标准的再生原料进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内外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的应用场景,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价格恶性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了《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这是推动再生铜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1月1日,该项《规范条件》实施后,将遴选、培育出一批分拣加工规模化、精细化、规范化的骨干企业,对实现废铜铝资源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废铜加工配送、废铝加工配送和再生铜直接利用的独立法人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申报。

“十四五”以来,我国再生铜产业进入全面提升期,总体呈现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趋势。从原料端来看,铜制品报废量逐年增长,国内废铜回收量早已超过国内铜精矿含铜金属量。未来,随着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逐步健全、规范,进口优势持续巩固和增强,再生铜原料在我国铜工业原料结构中所占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从产品端看,再生铜直接利用以铜杆、黄铜棒为主,近两年,再生铜排和板带产量显著提高,再生铜主导产品品类有进一步拓宽的趋势。未来,随着再生铜企业与终端用户紧密结合,再生铜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将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铅锌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横向和跨界发展趋势明显,再生利用比例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增强,环保治理成效显著。

2023年,尽管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严峻,我国铅锌产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一是我国铅锌产量依然保持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1月份,中国精炼铅、精炼锌产量为698.5万吨和648.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7.3%。二是原料进口不断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铅精矿和锌精矿同比分别增长了15.1%和17.9%。三是表观消费同比增长。据初步测算,2023年1—11月份,铅、锌表观消费增幅为6.2%和17.7%,其中,铅酸蓄电池、镀锌板累计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4%和10%。四是企业效益有所下降。2023年,锌均价同比下跌约15%,使得铅锌行业整体效益下降。据统计,2023年1—10月份铅锌采选企业利润同比减少23.5%,冶炼企业利润基本持平。

当前,我国铅锌行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冶炼产能投资热度不减,锌冶炼产能已有过剩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旧艰巨;低碳环保压力不断增加,锌湿法冶炼浸出渣处置问题尤为突出;碳足迹和碳关税将对锌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影响;铅锌新应用领域拓展缓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行业企业摒弃“速度”“规模”情结,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注重协调发展转型;二是要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宝贵机遇,加强铅锌资源的勘探投入,提升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三是鼓励国际产能合作,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四是开展锌湿法冶炼浸出渣处置专项研究,提升环保治理水平;五是加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开拓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六是扩大铅锌消费应用,拓展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材料研发,尤其是储能方面应用。

回顾2023年,铅锌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需要提出的是,虽然国内储量最大的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启动开发建设,但部分冶炼企业新建产能陆续建成或投产。未来一段时间内,原料供应趋紧态势依然会延续。此外,出于对资源供应和产业链安全角度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对锌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加之我国铅锌原料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铅锌企业要重视防范海外资源供应风险,科学运用期现工具,调节采购及生产计划,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展望未来,“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工艺和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将成为铅锌行业发展主题,数智化、绿色化将主导铅锌企业转型升级;储能产业高速发展将提供铅锌消费新的增长空间;多产业耦合协同将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趋势;国际产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增加。

 

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铜行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整体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产量方面,2023年1—11月份,中国精炼铜产量1181万吨,同比增长13.3%;铜材产量2021万吨,同比增长4.6%。经营效益方面,2023年1—10月份,铜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546.7亿元,同比增长21.9%。贸易方面,2023年1—11月份,中国进口铜精矿(实物量)2507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废杂铜(实物量)179万吨,同比增长9.5%;进口精炼铜340万吨,同比下降3.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困扰中国铜工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既存在新挑战,也存在老问题: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海外投资风险加剧,部分铜加工领域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创新驱动力较弱。

实现铜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多渠道建立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资源勘查、再生资源回收和稳定海外供应渠道方面下功夫;二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目标,严格控制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推动铜冶炼行业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三是重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原生矿与再生资源协调发展、重金属冶炼渣和烟灰等协同处置、与硫磷化工、建材互补发展,实现跨品种、跨产业耦合发展模式;四是不断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推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不断突破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痛点、难点、关键点,保持先发竞争优势,同时,要高度重视能源革命、技术创新对铜需求的影响。

2023年,中国铜工业在平稳运行过程中呈现出了诸多亮点:紫金矿业西藏巨龙铜矿一期稳定增产,预计2023年可产铜精矿含铜超过15万吨,该公司也成为首家跻身世界铜矿生产第一梯队的中国企业。大冶有色冶炼厂完成了澳炉环保升级改造,实现了老冶炼厂绿色化升级改造。大冶弘盛铜业智能工厂自投产以来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同时,在9大场景上实现了智能化,为行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未来10年,将会是铜工业充满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国铜工业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和新趋势。一是资源开发重心逐步外移,国内、国际资源供给协调联动已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支撑。二是需求预期转变,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化石燃料将越来越多地被有色金属取代,在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会逐年提升,从而带动铜消费平台期后移。三是随着社会积累量的不断累积和回收技术的不断提升,再生资源的替代作用将越发明显。四是绿色、智能、协同、大型化、精细化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生产规模全球首位,在产业链中缺乏话语权,生产进入低速增长区间,贸易总量领跑全球,生产装备国际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布局呈现全球化。目前,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虽然较低,但市场份额正在向高附加值、高精度的龙头企业集中,部分小型企业逐渐被淘汰;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促进行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两极分化明显,铜加工大型企业向规模化、国际化趋势发展,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趋势发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大型铜加工企业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快国际合作进程。

面对铜矿供需紧平衡、铜价波动、铜消费结构变化、竞争格局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铜加工行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与消费国,但整体大而不强,亟待产业升级。一方面,高端产品仍需进口,进口铜材与出口铜材价差逐步拉大,国内产品相较国外产品竞争力较低;另一方面,中低端产品造成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行业利润水平不断向下。

近年来,海亮股份坚持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车间、智慧工厂等智能化改造来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海亮股份通过这些正在大力执行的举措,为我国铜加工行业稳步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6月20日,印尼海亮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材料项目在印尼吉配经济特区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投资总额8.6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铜箔制造企业,打造成为海亮海外投资新典范。

当前,我国铜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正在从房地产、基建等“旧动能”切换到风光发电、电动车等新能源“新动能”,从中国主导转向全球共振。全球共振的新能源发展趋势是下一个铜需求增长引擎,将有力地支撑铜中长期需求增长提速。

 

铜铅锌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其生产工艺涉及多个步骤,需要精细控制操作,同时,安全环保压力大,整体发展不均衡,这些特点决定了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示范先行、推广复制”成为目前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模式。绝大部分铜铅锌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数字化发展初级阶段;部分企业数字化发展已迈过初级阶段,正在向智能化阶段推进。

2023年,铜铅锌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试点示范、智能场景、标准研制等建设方向实现多维发力。行业企业结合自身条件,从“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化—智慧化”3个阶段中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和路径,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特征日渐明显。但从总体来看,铜铅锌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尚处于中后水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铜铅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没有可完全复制的捷径,需要数字化解决能力与行业知识沉淀的深层次融合,从而增加了转型难度。二是铜铅锌行业的盈利模式没有彻底改变,新模式、新业态还在培育和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

对比钢铁、煤炭等行业,铜铅锌行业受制于基础工业的差距,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数字化转型目标不清晰,各类资源最优化目标未统一,普遍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明确,智能业务与管理融合普遍存在“两层皮”问题;数字化基础弱,工业互联网覆盖度低,三网融合水平低,无法保障数据交互;工业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不健全,随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价值运用,铜铅锌行业网络及数据的安全保护成为企业的新痛点,成为IT与OT深度融合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江铜集团通过“数字江铜”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们提出几条行业发展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强化标杆示范,支持铜铅锌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大脑,助力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强化标准研制与运用,铜铅锌行业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四是强化数据价值运用,铜铅锌行业聚焦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标准,构建企业统一数据底座和服务平台,推进数据的创新运用;五是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促进提升行业数据安全保护水平;六是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展望未来,铜铅锌行业企业将从更加深入的智能化生产、更加广泛的数据应用、更加便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同、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来推动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趋势,通过数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彦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