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家底增厚 腰包变鼓——黑龙江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2024年01月26日 15:1 242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哈尔滨1月25日电 题:家底增厚 腰包变鼓——黑龙江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梁冬、唐铁富
白雪覆盖下的黑土地上,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春节临近,又到了各地村民分红的日子。
“俺家一共有51.5亩地,2023年土地托管一亩地分了1333元,比自己种一亩地多收入300多元,光分红就拿了68000多元!”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脱贫户潘树森打开了话匣子,“从种到收,啥都不用管,咱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还能这么省心!”
丰厚的收入来自“保姆式”的土地全托管服务。向荣村党总支书记刘峰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村办合作社以土地托管的形式为村民提供耕种服务,统一经营,村民以耕地入股,坐等分红。目前向荣村550户16635亩地实现了全部入社,2023年,全村实现分红2018万元,人均分红达到7332元。
“2023年收成好,村集体收入高,明年继续投入大机械,再搞些绿色循环农业,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刘峰说。
图为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的温室大棚。新华社记者唐铁富 摄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褚世民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脱贫地区人口收入,截至2023年底,黑龙江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
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农民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务工就业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胜利村,一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车间内机声隆隆,脱贫户包文英正把全自动流水线上包装好的产品装箱,送往下一个车间。
图为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新华社记者唐铁富 摄
“多亏有这个家门口的企业,我们夫妻二人才能有稳定的收入,还不用出远门奔波。我俩都45岁了,每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包文英说。
企业负责人王超介绍,近年企业一直尽力增加适合农户参与的就业岗位,推动劳动力定向输送、稳定增收,一年能带动近一百人实现增收280余万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厚村集体家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环节。林甸县委副书记杨晓明介绍,林甸县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支撑,2023年全县8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5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占比达66%。
工人们在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唐铁富 摄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公益岗位增多了,村屯环境也变美了。
寒冬腊月,林甸县四合乡学田村的街头干净整洁,脱贫户穿着荧光绿马甲,拿着扫帚和簸箕打扫卫生。
“我们年纪大了,土地都托管出去,加上公益岗一年8000元的收入,不但生活有保障,还能让村里环境变好,日子也更有奔头。”学田村脱贫户赵山说。
“公益岗位人员每月上岗不少于20日,冬季不少于15日,每周一和周五对所包区域垃圾桶进行统一清倒。在此基础上,村里统一调配,将美化、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分配给公益岗人员。”学田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歧说。
褚世民介绍,截至2023年底,黑龙江省14.68万脱贫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成为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