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牌产品进军新能源市场的那些事
2024年02月24日 11:41 464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赖德勇 罗茵 刘昊
加工事业部生产作业现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耐电晕漆包线和漆包扁线作为关键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事业部(以下简称江铜加工事业部)谨记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加快推进铜加工品牌战略规划的叮嘱,注重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快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江铜牌漆包扁线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实现“零”的突破。
严厉的客户
江铜加工事业部业务员小赵了解到,W汽车品牌是美的集团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重点项目。如果能够争取到该品牌的合作,江铜加工事业部便可借助美的集团的影响力,快速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小赵激动地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兴奋地告知客户有审厂的意向。“请把你们公司的FMEA、PPAP展示汇报。”“你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客户严苛的语气让所有人哑口无言,志在必得的江铜加工事业部被客户拒之门外。
初审的失败让所有人明白,没有过硬的产品,准入证书只是一纸空文。对于两头在外的铜加工企业而言,无法紧跟市场的步伐,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不仅会砸了自己的招牌,还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审厂的窘境,让所有人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闯下新能源市场的“第一关”。
不服输 也不能输
“盯紧客户需求,夯实16949体系运用,全力以赴‘拿下’W汽车的审厂。”这是江铜加工事业部的目标,但是大家深知,在一个新的标准框架下,想在极短时间实现目标,绝非易事。
本着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工事业部邀请国际知名培训机构老师进行16949管理体系的专业指导。然而,在同步运行ISO9001和IATF16949管理体系初期,该公司员工的思维固化成为横在所有工作前的一堵墙。汽车用产品的开发,要历经策划、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确认、试生产等110个步骤任务。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容不得一丝马虎。双体系运行初期,质量过程管控更加精细,工作量翻了好几倍,员工因此抱怨不断。
“有困难,我们不能认输,还没到定成败的时候。”作为客户审核的主体生产车间,加工事业部漆包线分厂由党员骨干成立6个攻关小组,制订了“8D工作方法”,重新梳理管理流程,编写标准化作业文件。在质量体系思维的引导下,员工的抱怨逐渐消失,慢慢转化为工作的内生动力。在此期间,该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胡春晖忙得不可开交,每周都要将整改推进情况向客户汇报。他的手机里,与客户的沟通记录不计其数,在深夜凌晨还要收发信息,对于胡春晖来说更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W汽车品牌客户再一次向加工事业部抛出“橄榄枝”。江铜加工事业部副总经理余琪带着小组成员,连夜驱车500余公里奔赴合肥进行汇报。“你们的质量管控措施确实比之前有所进步,但是,距离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还是差得很远,我们不能和你们合作。”客户轻言几句,如当头一棒,再一次敲碎了所有人的期盼。
守得云开见月明
带着遗憾与不甘,怀着必胜的决心与信念,加工事业部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基础上,找不足、补短板,内外兼修。不仅成立了体系能力再提升小组,选派技术骨干到同行企业跟班学习,还在内部开展了质量知识分享、质量工具分析评比等形式多样化的质量提升工作。再一次向客户审厂发起冲击。
“今年,我全程参与了质量管理体系再提升活动,受益匪浅。在提升认知的同时,系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主动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也做得更好了。”谈到培训后的改变,漆包线分厂综合组组长张新强有感而发。
就这样,加工事业部针对16949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逐个突破目标,在全员中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过程管控为导向”的共识。全体干部职工将客户的需求一一销项。谈到一年来的质量提升工作,胡春晖信心满满:“对于很多质量问题,我们都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来推进的。”
“目前,你们的体系运行比前两次改善了很多。过程管控及主动预防都得到了加强,请你们持续保持,并不断改进。希望以后我们合作愉快。”第三次审厂,加工事业部终于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也为加工事业部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江铜加工事业部顺利通过了汇川、威灵汽车部件、韩国现代、中车等新能源市场高端客户审厂和资格准入。江铜台意更是成为汇川“LS32”商用车项目的定点供应商,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生产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
江铜牌产品进军新能源市场的经历让江铜加工事业部意识到,市场在变,客户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只有在整个生产经营中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思维,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主动拥抱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在“危”中寻“机”,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