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搅雪教会了我坚守
2024年03月04日 15:6 633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夏子懿
风搅雪,一个我到哈图金矿之后才知道的新词。
2023年5月中旬,我来到哈图金矿,当时,市区里已是夏天,早已脱下秋衣秋裤换上夏装的我,到这里后又将秋衣秋裤穿起来。去派出所登记信息的路上,风很大,吹得快打不开车门了。这就是我对哈图金矿的第一印象——风大。
到哈图金矿的第二天,风依然很大,在去安环部安全培训的路上,路边的红柳枝还未发芽,随风摇曳。好多人问我刚来感觉如何,我说其他都挺好的,就是风大。他们只是笑笑说,这在哈图都不算风,等冬天的时候风搅雪,那才算是风大。
有同事给我看了往年风搅雪的视频,起初我只觉得夸张。“风这么大,为什么还有人待在这里?”我不禁产生了疑问。
时间一晃来到11月上旬,我终于见识了久闻其名的风搅雪。刚开始时,风也不是很大,虽然人被吹得烦躁不安,但一进入温暖的室内,坏心情也随之烟消云散。两周之后,伴着“呼呼”的大风,风搅雪又来了,这次不像以前那么“温柔”,风吹得树枝乱颤,带着雪一起扑面而来,也吹得我满脸通红,一度喘不过气,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经过风口时,如果背风就会走不动,如果迎风就推背感强烈,站不住脚。
最近又刮风搅雪了,小车班的师傅说,近些年的风搅雪小很多了,以前哈图金矿一刮风搅雪,不但人走不了,车也走不了,在车间上班的人冬天会在办公室备着方便面、矿泉水,因为一旦风搅雪太大,下班后是没法从厂区回到生活区的。
有一次我遇到风搅雪,正好去了选矿车间。车间班组的师傅带我去看了原矿仓,听他们讲原矿仓“保温”的原理,还去了尾矿库。为了设备正常运转,师傅们冒着大风严寒在户外作业。时至今日,虽然我还是没太明白那些专业术语,但我从师傅们的语气中、从他们认真描述的眼神中、从他们作业时专心致志的模样中,看到了大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最近一次,在从厂区回生活区的路上,有辆车因为风搅雪陷在雪地里,与我同行的同事们看到后,二话没说就去帮忙推车。一起的还有两个在哈图金矿轮训的大学生,他们在风雪中一边喊着“一二”,一边奋力推车,尽管手和脸被冻得通红,身上也到处是雪,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推完车后,有个大学生说:“今天的事,我可以记一辈子,这也太值得炫耀了。”是啊,在哈图金矿工作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风搅雪的天气,风与雪的洗礼造就了哈图金矿人“坚韧、团结、奋发”的品质。经过这次,我也逐渐明白了哈图人的坚守。
哈图金矿厂区的道路旁种植了许多红柳,仔细观察会发现红柳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倾倒,这就是常年刮风搅雪所致。刮风搅雪的时候,它们挡住了风雪,经历过风雪仍屹立不倒。哈图金矿的人亦是如此,尽管这里远离城市,每年还会遇到极端天气,但从没有人喊苦喊累,这种磨砺造就了人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也形成了哈图金矿人“守得住荒漠、咽得下风沙、抗得起重担”的红柳精神。
1966年建矿,从最初的新疆有色局工程队到萨尔托海铬矿再到哈图金矿,58年中,哈图金矿经历过破产重组,也面临过探明资源储量少的窘境。敢闯新路的哈图人在这片热土上永不言败,勇攀高峰。正如印在矿区办公楼外的标语“荒凉戈壁书写金色人生”,一辈辈哈图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金色人生、属于哈图金矿的辉煌历史。
如今,经过几次风搅雪洗礼的我也渐渐习惯了这里,也能坦然地对人说一句:“这算什么风啊,你还没见过风搅雪的时候。”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