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我们从未动摇过”
——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地质报国纪略
2024年05月10日 9:14 274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刘烜 张希 邱茏
“在西藏开展工作,我们遇到过狂风暴雪,有过严重高原反应,住过牛棚,啃过被冻成冰块的干粮,也会思念家乡和亲人。但不论何时,我们地质报国的初心从未动摇过!”3月中旬,一场由江西省地质局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的创建“四强”党支部工作巡回交流活动在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以下简称江西省地调院)举行。一支来自该院的找矿团队分享了他们在西藏雪域高原找矿的故事。
江西省地调院是江西省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领军团队,主要承担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监测等职责。2021年3月,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统一部署,江西省地调院由原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等9家单位整合重组而成。
立足新起点,如何更好地发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优势,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江西省地调院给出了答案。
坚持地勘主业
为国找矿硕果累累
基础地质调查在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在江西省地质局党组的领导下,江西省地调院在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该院全面完成了江西省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1.4万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68%。2023年,该院新发现矿(化)点23处、矿化体68条,确定找矿靶区10处、成矿(远景)区12处。这些工作不仅为识别和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江西省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了后备资源地。
此外,该院还先后实施了130余项大型国家、社会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累计发现并探明了大型矿床近百处、中型矿床130多处,新发现了一批矿产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2023年,该院探获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5处。其中,“江西省安远县石头坪矿区根背矿段重稀土矿普查”项目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22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
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该院在西藏、新疆等地主动承担了大量国家计划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调查项目,取得了青藏高原第一轮和第二轮空白区1∶25万大调查项目成果两连冠。
凭借卓越的找矿成绩,该院赢得了多项荣誉与肯定。多年来,该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项逾百项,参与开展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聚焦科技创新
释放地质报国新动能
2024年1月,江西省地调院传来喜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该院建设“关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这是江西省地质局首家获批自主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江西省关键矿产钨、锡、铜、金、铋、铌、钽、锂、铍、铀、锰、稀土、高纯石英等为主攻矿种,系统研究成矿机制和找矿勘查技术,打通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边界,为江西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谈及江西省地质局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初衷,江西省地质局党组成员、江西省地调院党委书记黄中敏说:“关键矿产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的组建对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意义重大,江西省地质局已将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列为长期重点工作。”
作为实验室的主任,江西省地调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楼法生负责实验室各项事务。“目前,实验室正在实施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江西超大型锂矿找矿快速突破关键技术研究,旨在构建花岗岩型锂矿找矿快速突破、绿色勘查关键技术方法体系。”楼法生介绍道。
下一步,实验室将在全院(或全局)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分阶段、分研究领域逐步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并鼓励跨学科学术研究和合作,力求培养出行业高精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如何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地质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这也是实验室重点工作之一。楼法生表示,实验室将针对已有工作基础的关键矿产,力争实现阶段性成矿理论突破,并总结超大型锂矿与钨锡矿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构建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锂矿找矿模型,并基于研究成果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专著等。
“这些成果,不但将为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矿产资源保障,还将服务于江西省地质局及局属各单位开展找矿工作,助力江西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楼法生进一步解释道。
响应地方急需
打造“地质 精准服务”
过去的一年,江西省地调院有两项成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2023年3月17日,余干—鄱阳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正式移交余干县,有力助推地方高效开发利用富硒富锌土地和乡村振兴工作。
2023年12月14日,黎川县十里饮用天然矿泉水采矿权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包成功出售,成为全国首例“采矿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供应项目,实现了找矿成果快速转化。
上述成果正是江西省地调院主动对接地方需求,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有益探索。
近年来,该院根据江西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紧迫需求,积极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等工作,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为地质工作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国家公益性与地方公益性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江西经验”。
围绕江西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工作部署,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地调院全面完成江西省内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覆盖;开展各类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20余项,圈定富硒土地3.58万平方千米。此外,该院还在赣州、萍乡、宜春等地区开展了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覆盖面积达2.15万平方千米;在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发现大批天然富硒、富锌等特色土地资源及农作物,助推赣南老区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地质调查领域,该院协助地方政府完成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等申报工作。近年来,围绕江西旅游强省战略,该院积极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多个红色地质旅游精品线路调查评价项目。其中,该院申报的“武功山花岗岩穹隆探秘”路线入选全国第一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
把脉地下水动态
守护地下“生命线”
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古村,有一口始建于明朝的“圩上巷古井”。古井旁,一块可视化综合环境监控大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样的古井,在流坑古村共有3口。”江西省地调院地质环境监测所地下水与湿地环境研究室主任何景媛介绍说,“我们在古井中设有监控装置,通过监控大屏和后端平台可实时监测古井的水质、环境等各项指标。”
一口古井,一汪清泉,承载了许多人的记忆和乡愁。如何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更好地保护古井名泉?2023年,江西省地调院在全国率先启动“古井名泉饮用水源调查与保护”工作,并计划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将江西省500余口古井名泉列入保护体系,圩上巷古井保护便是其中之一。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生态环保工程。作为江西省唯一承担地质环境监测公益职责的地勘单位,该院长期而系统地开展了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等常态化地质环境监测,以及长江岸线区地质环境重点监测等专项监测工作,并持续开展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测与站点运行维护工作,为江西省有序推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截至目前,江西省地调院已持续开展267个国家级、667个省级、42个市级监测站点的水文水温数据常态化监测。”何景媛说。
江西省地调院还是江西省地灾防治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多年来,该院承担了涵盖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2144处地灾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及运维工作,并在地灾防治、调查评价、应急抢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22年,江西省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旱情,我院紧急组织应急抗旱找水队伍,为江西省80余个乡镇受灾点提供抗旱找水服务,有效保障了2.5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和1.4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安全。”江西省地调院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耿小库说。
不仅如此,该院还实施了江西省首个采煤沉陷区地表变形监测预警样板工程,并率先推动了江西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从地质调查勘查到地质科学研究,从地灾防治到地质环境监测,江西省地调院始终以创建“研究型”一流省级地调院为目标,不断优化公益地质服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中担当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江西省地调院将扛牢地质报国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在基础地质调查领域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现更大作为。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