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引领未来 2024中国安全应急科学与技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2024年08月15日 14:20 19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8月13日—14日,2024中国安全应急科学与技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杜忠华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勘察大师杜年春、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洪利作主题报告。开幕式由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绿色智能矿山分会会长张立宽主持。

会议由绿色智能矿业平台、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智能化矿山分会、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大中型矿山企业、设计院所和高等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安全与应急理论研究及智能化建设,矿山、化工、气象领域的安全与应急研究等重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矿山行业要进行

地下矿山技术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表示,煤炭地下气化对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是实现煤炭开采绿色安全高效和减碳降污的重要路径。在地下对煤炭进行大规模建炉气化,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注入井下,可以用于驱油;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可以直接发电,配合建立燃气电厂将大量减少碳排放。

宋振骐提出,为了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矿山行业要进行地下矿山技术革命,如取消井下防爆电缆和架空线供电以及轨道运输,采用储能电动车和磁悬浮车,实现减排节能。

宋振骐表示,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新时代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技术的开发,注重关键行业、关键技术的理论创新突破,并将成果向生产力和社会需求转化(即产业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矿山生产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将为未来的矿山安全和生产效率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顶板事故的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勘察大师杜年春表示,顶板事故是我国地下矿山的主要危害之一。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压活动以及破碎带、断层、裂隙水等不良地质条件引起的顶板冒落,主要发生地点是作业点顶板尚未进行支护的采矿工作面和巷道掘进面。如何对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和即时可靠的预警、保障采掘工作面生产人员在顶板灾害发生前及时进行应急避险,是目前地下矿山采掘工作面安全管控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杜年春团队着手研究了地下矿山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Online RSE)。

杜年春介绍,Online RSE 采用“雷视合一”融合计算技术,实现顶板三维实时动态高精度监测预警,具有高精度、大场景、普适性、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等特点。该系统通过采掘工作面区域顶板的机动实时监测预警、巷道地质断层破碎带的顶板在线监测预警、井巷顶板支护体日常安全巡检等综合安全监控措施,可有效防范冒顶片帮灾害事故。

Online RSE 的主要功能是针对顶板特定区域的智能化全自动安全状态精准监测和实时报警。该系统采用机动监测和在线监测两种工作方式:机动监测适用于采掘工作面区域的顶板安全实时监测预警,在线监测适用于地质断层破碎带及安全风险较大地段的顶板安全实时监测预警。从探测到顶板1mm以内的异常变形状态,到仪器报警,该系统所用的响应时间小于1秒钟,可采用声音、警灯、屏幕可视化3种方式实现报警,为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避险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顶板监测云图可以为顶板安全隐患治理提供精准的监测信息。未来,该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地下矿山采掘工作中。

科技创新驱动安全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忠在《基于“大安全”理念的风险预警与智慧应急》主题报告中表示,自2020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大安全科学研究院以来,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特色的“大安全”学科发展体系已逐步形成。该学科围绕资源开发安全、金属冶炼安全、材料服役安全、地下工程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应急救援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黄国忠认为,基于“大安全”理念的风险预警与智慧应急的总体定位,应服务于安全事故前的“监测预警”和“双重预防”建设,服务于安全事故中的“应急培训”和“应急能力”建设,服务于安全事故后的“调查体系”和“鉴定能力”建设。

保融盛维(沈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颖表示,智能矿用爆破器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助力矿企安全绿色发展。以智能化爆破软件、工业电子雷管等智能民爆器材、装备、技术为基础,统筹集成智能地面站、智能爆破技术等,形成智能矿山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节能环保产业”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2

3

4

5

会议现场新技术、新装备展示

近年来,随着矿山安全治理理念的转变,矿山企业对安全应急科学与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矿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安全应急科学与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通过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实战应用、问题解决汇聚了安全应急科学与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了安全应急科学与技术装备研究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