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重工:科技创新增动力 成果转化创佳绩
2024年09月26日 19:49 22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段晓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厂66年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重工),产品曾行销全国,出口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为多个国内外重大项目提供技术装备,多种产品获得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
市场大浪下的昆明重工,经历了破产、重组、求生,面对疫情三年、制造业低迷、市场下行及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察势驭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有序开展科技管理工作,积极走好扭亏脱困的“奋进路”。2023年投入研发经费近900万元,开展5项自主研发项目和1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研发工作,以生产产品市场需求为研发方向,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创新。
截止2023年12月份,昆明重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8件,发明专利2件,拥有有效专利29件;2023年获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截止2024年6月份昆明重工共申请并获授权专利92件,拥有有效专利37件(包括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3件)。
党建引领+品牌
强基铸魂创佳绩
昆明重工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3年公司党政一心,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深改革、强科技、降成本、稳增长”为工作主线,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科技创新中的瓶颈问题,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等,开展“双争”大讨论现场调研,深入基层找症结,把脉问诊寻良方,增强改革创新动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以“技术攀峰 营销致远”为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成立技术工作组,系统总结设计经验,形成问题清单及负面清单,通过引进+自主技术,优化设计,不断推动党建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助力科技创新为工作理念,设立百万元科技奖励基金,开展“揭榜挂帅”工作,激发研究设计人员创新热情,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在实现传统产品技术提档升级的同时,推动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化延伸。
创新团队攻难关
重点项目露头角
为了加速转型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昆明重工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定位,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营销年”“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年”目标任务,以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做有价值的科研,并通过组建“1+3”技术营销团队,即冶金轧制产品技术营销项目团队,矿山冶炼产品技术营销项目团队、智能化行车升级改造运用技术营销项目团队、塔式起重机产品技术营销项目团队,提升技术营销水平,通过整合设计团队实现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融合互补。在重点项目上,采用量化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常规设计任务以量化为主,难点设计任务以定性为主的考核特性,营造出“比学习、比贡献、比效率、比服务”的良好氛围,确保团队各项设计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促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人员的优势,鼓励技术交流,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在重点项目中承担更多方案设计任务,培养部分年轻人成为项目负责人,从而充分激发高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
在众多项目中,轧机项目的研发成果尤为亮眼:Φ400/Φ900×800四辊可逆轧机、Φ200/Φ620×750四辊可逆轧机乳化液一台及Φ950×1000热轧机已成功实现投产,步入生产运行正轨。其中,昆明重工党委、昆明重工市场开发中心党支部《热轧生产线技术升级》项目(创新项目)获中铜资产、中国铜业“两带两创”优秀项目。此外,双转子破碎分选机研发项目获2024年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技术成果三等奖,实现预投产;新型塔吊产品PTC6515塔机已顺利通过型式试验;锚网锚杆自研项目研发的两项产品获生产制造资质证书(即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研发的关键技术申请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具有极高的自动化性能的五面体数控龙门镗铣床,已顺利进入投产阶段,未来将为公司打造国内中小型精密轧机一流企业、建设中国铜业设备技术服务中心奠定基础。
技术传承促提升
人才培养助成长
昆明重工深谙人才为企业发展之根本,因此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践行“人才强企”战略。公司通过举办“师带徒”计划及现场技术传承活动,充分激发人才的潜力与活力,从而有力推动队伍建设。大师工作室不仅在技术传承和技术攻关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斐然。大师工作室通过“立铣头平行、垂直校正法”、“镗床主轴镗孔精细调刀法”“数控线切割技术”以及“立式车床‘以车代磨’技术攻关”等多项加工技术的现场传授,为员工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此外,工作室还积极邀请非工作室成员参与,促进加工技术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员工的技术视野,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通过这些举措,昆明重工不仅加强了内部技术交流与合作,也为企业持续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昆明重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聘任10名“五级工程师”、14名“五级技师”、8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39名骨干员工,招聘2名研究生从事科技研发工作,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
东风浩荡满眼春,鞍马未歇启新程。下一步,昆明重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以“党建+”为抓手,深入贯彻开放、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步快跑、永不停行”的原则,不断强化科研攻关、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大关键技术领域及新产品攻关,推动公司相关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见效,激发公司科技创新活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