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源地质勘查 共促国家资源安全 第八届全国资源地质大会在兰州召开
2024年10月15日 11:22 87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罗娜 谌艳珍
10月11日—12日,第八届全国资源地质大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加强资源地质勘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主题,来自全国22家局级地勘单位、3家科研院所、11家地勘企业集团、4家高等院校的共19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不仅探讨了地质找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还为未来的绿色发展与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思路。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考察了白银集团部分露天矿遗址、火焰山—折腰山铜矿新一轮找矿钻探施工作业区和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
构建战略新体系:
保障国家能源与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障国家能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会上,相关部委专家指出,面对国内外资源供需格局的变化,我国亟须构建国有非油气地勘队伍的新体系,以应对未来找矿突破的挑战。
专家强调,第一,要加强党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找矿突破战略的顺利推进。国有地勘单位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是推动找矿突破的主力军。在现有框架下,通过中央与地方协同、公益性与商业性相衔接的新格局,可以有效实现找矿的突破,并确保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
第二,要建立健全更加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降低勘查门槛,提供财税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找矿工作。通过大力推动绿色勘查,加强行业监管,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体现了政府对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未来找矿勘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引领:
人工智能与新技术推动找矿新突破
本次会议不仅在战略层面上为地质勘查指明了方向,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探讨同样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找矿预测的重要工具,推动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技术的重大变革。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肖克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为未来找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通过研发专门的人工智能找矿预测模型和新一代矿产勘查评价软件平台,能够实现从传统工具软件到智能专家系统的转变。这不仅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效率,也极大地提升了找矿预测的精度。此外,肖克炎还特别提到,未来应着力开展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大数据综合信息预测评价,这将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除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紫金地球物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震旦三维激电系统”的突出成果。该系统在金属矿勘查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深部探测与绿色勘查领域。通过大功率激电发射机和智能化高精度接收机的配合,该系统能够有效探测深度达1000米~1500米,是传统激电探测深度的2~3倍以上。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勘探的精确度,也大幅缩短了找矿时间,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国表示,近年来,甘肃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依靠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相继建立了“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使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科技创新上一跃成为全国地勘单位的领跑者。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还贯穿于整个找矿工作的全过程。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瑞廷提出,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凭单一的找矿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没有所谓的“照宝镜”。物化探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作用,物化探成果为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依据,起到“战略侦察”“透视镜”“精准定位”作用,可大大提高勘查成效。此外,老矿山及周边已知矿体走向、倾向上找矿潜力大,是新一轮找矿突破关注的关键地段;按“逢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在老矿山深边部部署适宜的探测深度大的物化探综合勘查工作进行探索,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与掘(钻)进实施,有望取得重要成果。
矿业发展新模式:
资本驱动与多方协同
随着矿业投资的规模扩大与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矿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资本驱动与多方协同的新时代。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代表指出,传统地勘单位由于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成了地勘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地勘单位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矿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同时,地勘单位应通过实施重组整合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效应,特别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业务重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上下游一体化运作。此外,他还强调,应加大对专利和专有技术的积累与保护,增强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在多方协同方面,甘肃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总结的“白银找矿模式”成了一大亮点。通过科研先行、多方联动、整装勘查的合作机制,该模式集中了政府、企业、地勘单位的智慧与资金,为找矿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老矿山深边部找矿方面,该模式为快速找矿提供了成功范例。
绿色勘查:
矿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勘查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矿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专家们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甘肃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晓龙介绍,近年来,甘肃省科学统筹生态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矿山由“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全国率先创建绿色矿山标准体系,相继建成68座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同时,甘肃省积极构建成矿与找矿研究、综合利用研究、绿色发展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现代化技术和传统勘查技术手段深度融合创新。
此外,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代表也分享了其在绿色勘查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们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效破解了找矿中的瓶颈问题,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了地质找矿的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的找矿突破中,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将成为主导方向,而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与政策支持将为我国能源与资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