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林:打造更加健康发展的铜产业链
2024年11月02日 21:34 33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葛红林
打造更加健康发展的铜产业链
——摘自在2024年中国国际铜业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加剧,铜工业运行情况复杂多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工费下滑、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然而,我国铜工业再次展现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总体上,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9月,铜精矿产量123.2万吨,同比增长1.75%;精炼铜产量1004万吨,同比增长5.42%;铜材产量1632万吨,同比下降2.2%。1996家规上铜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铜采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1.9亿元,同比增长12.8%;铜冶炼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90.4亿元,同比增长19.1%;铜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9.6%。贸易方面,1—9月,共进口铜精矿实物量2105万吨,同比增长3.6%;出口各类铜加工材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在全球贸易壁垒盛行,铜冶炼加工费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铜工业实现如此成绩难能可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打造更加健康发展的铜产业链。
打造更加韧性的资源端
由于矿铜资源的国家禀赋、勘探、开采及需求的历史原因,目前,产量排名前5的国家铜精矿产量占全球比例达60%;产量排名前10的铜精矿生产企业产量占全球比例达47%。其中,国际矿业巨头抢先一步,拥有全球大多数的大的铜矿、好的铜矿,我国矿铜进口与中企海外开发布局相对集中于南美和非洲等少数国家与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迎来了对矿铜的大需求,极大拉动了全球矿铜工业,特别是带动了南美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其经济贡献率逐年增加。比如,五矿、中铝在秘鲁的巨型矿铜开发,极大促进了秘鲁的经济发展以及造福当地人民,可以说,矿铜产业已经突破了国界,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资源国和需求国应当跳出卖方和买方的简单关系,跨入着眼长远、守望相助、共赢互利的共同体。在说对外依存度时,也应说好对外贡献度。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矿铜的需求增长,一些铜资源国对矿铜开发和矿业税,从政策优惠转变为优惠取消,对出口和产业链延伸的要求,从政策宽松转变为政策限制。例如部分国家相继出台了限制未加工铜矿产品出口的政策。这些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双循环互动,以发展的实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矿铜风险。
要练好内循环的增储上产的内功。只有国内矿铜资源量和生产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底线或基础能力,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经得起市场或非市场因素的博弈。要不断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和现有矿山深边部找矿的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形成勘探一批、储备一批、开采一批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铜矿产资源,切实提升自给能力。要进一步突破国内矿铜资源和常规技术的认知,充分运用特殊环境下的金属矿产探测技术,攻克矿山深边部找矿急需解决问题,实现资源精细勘查。要强化铜矿产资源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海外铜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国别和地区,实现多种形式的资源全球配置,保障资源的供给安全。要加强国内外再生铜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完善回收体系和税收体系,提升循环利用水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这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矿铜产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要充分利用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地提升铜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保障能力。
打造更加自律的铜冶炼端
2023年末,我国精炼铜产能达到1426万吨。精炼铜产量1299万吨,消费量1450万吨,其中,2023年,废铜供应增加了110万吨、进口粗铜增加了50万吨。产能与产量可以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然而,2024年,国内铜冶炼项目进入了新一轮投产高峰期。预计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建成后,我国精炼铜冶炼能力在2025年将达到1600万吨,到2027年接近1700万吨。按照开工率90%测算,届时我国精炼铜产量将完全覆盖国内消费需求。如果考虑国外新一轮的新增产能项目,更是“雪上加霜”。
1.铜冶炼端产能扩张过快的代价。近年来,相对铜资源端,铜冶炼端的话语权,出现了由强变弱的转变。冶炼加工费呈现不断下降的大幅度波动,冶炼企业的利润在很多时候来自如硫酸、金银等副产品收益,盈利能力有限。
2. 铜冶炼端的当务之急是产能调控。近年来,铜工业的不少有识之士多次呼吁,铜冶炼端的产能不能盲目扩张,必须加以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新建铜冶炼产能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严格控制没有一定自有资源配置比例的新建冶炼能力,其目的是防止冶炼端产能的过剩。
3. 铜冶炼健康发展的举措。行业的非健康生态,将危及每家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铜冶炼应充分借鉴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严控产能的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在产能出现绝对性过剩之际,必须进行有效调控。
一是铜冶炼企业要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守望相助、步调一致地降低现有产能的生产负荷,在建项目要把握好投产时间和谨慎投产。最近,似乎出现了一个好现象,有两家企业已经自觉放弃了拟新建铜冶炼项目,其中一家还顶住了当地官员的催促压力。此外,要推动冶炼产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铜精矿采购谈判议价能力,减少铜冶炼企业亏损。
二是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快在铜冶炼企业周边培育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废铜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提升再生原料比例。要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铜冶炼、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产业循环衔接。
三是积极探索铜冶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方案,形成法治化市场化的行业生态,铜冶炼企业不仅要严格落实环保、安全等相关政策要求,也要遵守产能的合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违规损失”。最近,许多铜冶炼企业向有色协会建议,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设定铜冶炼产能的调控指标或天花板,协会将积极组织企业共同研究,力争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建议。
打造更高水平的铜材加工端
近年来,我国铜加工材高端产品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光模块基座用新型钨铜合金材料实现批量供货;耐高温电磁扁线等高端线材不断满足下游产业需求;钛铜、铍铜、铜、镍、锡等新材料实现了国产化。但是,一些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方面仍与全球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比如,在铜加工领域,高端精轧机、铜箔压延设备、在线退火等核心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半蚀刻引线框架带材、高频高速电解铜箔、高精压延铜箔、复杂铜合金微细线、高精白铜合金管材等深加工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一要发挥企业家作用,壮大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群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家领衔承担国家重大创新任务工程,提高对创新资源的战略统筹能力,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
二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求,围绕碳达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工艺、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合作,将铜行业高质量发展推上新台阶。
三要积极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运营中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整体能效水平。围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降碳等领域,持续加强铜基新材料的科创研发,不断满足下游产业对铜材的需求。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