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2024年11月04日 16:26 89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刘艾瑛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亚特投资集团董事长张世新解码“花园工厂”建设
“理念引领,创建中国领先绿色矿山;科学施策,高质量开发利用资源;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亚特投资集团董事长张世新日前在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生态修复论坛作了题为《花园工厂的绿色含量》报告,解码“花园工厂”建设的绿色要素。
亚特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了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该矿地处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柳林镇,矿山建设初期矿区内杂草丛生,植被稀少,建设和生产运营还面临着噪声、环境等生态干扰问题。该矿理念超前,多措并举创建花园式绿色工厂。如今的郭家沟矿区,满目苍翠,鲜花遍地,依山而建的楼宇厂房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生态广场美如画卷,俨然是一个风景秀美的世外桃源,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徽股份郭家沟铅锌矿厂区风景如画
理念引领
创建中国领先的绿色矿山
张世新介绍,建设前期,金徽股份选择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作为设计单位,并一起组建了设计开发团队,历时一年多,先后到国内外20多家矿山企业和知名矿山设备制造厂家考察学习,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生态型、安全型、环保型、旅游型、数字化”绿色矿山目标。
金徽矿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按照“一次性建成,避免今后打补丁”的原则,规避了传统矿山“先生产、再生活、再恢复治理”的三段式建设模式,创新性提出工业厂房、矿山生产和生活设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三同时的先进方案,一次建成之后,再没有改、扩、拆建的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和生态效益。
科学施策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金徽矿业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环保不生产,先环保后生产”的原则,通过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废石、尾矿充填采空区,实现了采矿、选矿、尾矿的综合利用。
张世新介绍,郭家沟铅锌矿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方式,工业污水直接循环利用,利用率达95%,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喷洒,不向外排放废水。金徽矿业投入1亿多元开展边坡治理、环境恢复、土地复垦和厂区绿化工作,通过表土剥离,土地平整与深耕,工程表土回填,工程建构筑物拆除等工程技术措施,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率达到100%。矿上还成立了专业园林绿化队,专职负责全矿区绿化及养护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避免了地表沉陷,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区域内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
科技创新
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金徽矿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注重研发成果转化应用,设立金徽矿业研究院、省级协同创新基地,并和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19亿元,在探、采、选、安全、生态修复等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开展研发项目60余项。通过新型胶凝材料代替水泥进行尾砂胶结充填,改善了高温作业环境,大幅降低了充填材料用量,有效实现减量化生产。
郭家沟铅锌矿应用电位调控技术,消除了回水利用对浮选工艺过程的不利影响,选矿回水无需净化处理即可100%直接循环利用,解决了浮选厂回水循环利用率低的行业技术难题。新水消耗量仅0.23立方米/吨矿,比绿色矿山优秀标准还低1.27立方米/吨矿。
同时,该矿利用电位调控技术改变尾砂中微细粒级脉石的分散属性,并结合旋流脱泥技术和低用量絮凝沉降技术,攻克了磨矿细度与尾砂充填利用率不能兼顾的技术难题,将选厂尾砂最大限度用于井下采空区充填,只有少部分细泥排入尾矿库,完全取代了河砂和机制砂充填,降低了充填成本,延长了尾矿库使用寿命,提升了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
成效显著
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实践经验
截至2023年底,金徽矿业累计完成土地复垦68.24公顷,矿区扰动土治理率达到96.1%、水土流失总治理率达到93.9%、土壤流失控制比例达到0.93、拦渣率达到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8%、林草覆盖率达到68%,六项指标全部超过设计要求;地形地貌恢复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9%;配置专用洒水车定时洒水,空气质量优良率92.5%。郭家沟矿作为4A级工业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已被徽县列入当地“一区一线两圈多村”县域文旅发展优势线路,服务构建“大景区+全域游”格局,每年接待游客20000多人次,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张世新坦言,金徽矿业不仅是绿色生态理念的践行者、新时代绿色矿山的创建者,更是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与绿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