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着神秘气味的保险预定利率(2.5%)改革进程,因央行出其不意的今年第四次加息,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市场人士尚在猜测保监会究竟选择哪个改革版本的当口,一位接近保监会的知情人士昨晚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在8月21日央行公布加息政策之前,保监会刚刚制定了一套保险预定利率改革草案,那就是将2.5%上调至3.25%。
在不考虑保险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保障功能情况下,仅就利率之差来看,与当时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1635%相比,草案上调幅度仍具高出0.0865%的优势。
记者经昨日多方采访了解,在拟定该草案之前,保监会听取了多方意见,并于7月底召开了保险利率内部研讨会,此后,更征求了国内9家大型保险公司精算负责人的意见。在做好充分的纳谏铺垫后,保监会拟定了上调至3.25%的草案。“草案已经在走内部审核流程了。”业内一消息灵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但就在草案审核的半道上,今年第四次加息政策“突如其来”。这会不会打乱保险预定利率的调整脚步?这让市场人士不禁对此打上了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加息后,保险预定利率2.5%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差进一步扩大,一年期存款税后实际收益率已达3.42%。那么,若如上述人士所言———保监会草案初定保险预定利率调整至3.25%,是否意味着即使此番调整后,保险预定利率将再度面临低于存款利率的尴尬处境?
基于此,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保监会的调整草案是否有变?多位保险分析师昨日点评“加息对保险业影响几何”时认为,保险预定利率上调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强,并一致预计一次性上调100个基点至3.5%的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保险利率上调草案是否“变脸”,关键仍取决于监管部门。为此,本报记者昨日电询保监会相关人士,“目前没有消息可以发布,确定后我们会向媒体公布。”该人士如是答复。
按照国内保险业一位资深人士的说法,保监会若在草案3.25%的基础上再作调整,应该会再度向保险公司征求意见。不过,截至记者昨晚截稿前,多家保险公司精算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暂未收到保监会关于再度征求意见的通知。
知情人士不久前向本报记者透露,如相关流程走得顺利,保险利率调整实施方案有望于今年8月底“浮出水面”。可以说,保险预定利率调整草案是否有变,在8月底或见分晓。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到8月底、9月初前后,保险预定利率草案还没有揭开神秘面纱的迹象,其上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提速在即
种种迹象表明,在研究保险预定利率改革方案的同时,保监会加强监管的无形之手已伸向了与之息息相关的偿付能力。
我们看到的表现是: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于日前成立,这意味着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强弱的标准将更加清晰,保险公司不计成本压低保费以获取市场份额的现象,将难逃监管“法眼”。
另据相关人士透露,一旦保险预定利率上调,保险公司提取准备金的相关比例势必也会紧跟上调。而在准备金提取标准提高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小保险公司为粉饰报表少提准备金的现象。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保监会在放松保险利率管制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才是关系保险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甚至有人建议,保监会应提高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定期检查的频率,并定期找保险公司高管谈话,对造成保险公司准备金提取不足的相关责任人,加以惩罚,以杜绝相关高管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少作为甚至任意放纵的行为。(黄蕾)
分析师观点:利率变化带来的更多是挑战
对保险业来说,加息是把“双刃剑”———在削弱银保产品吸引力的同时,却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相对利好。相比之下,保险预定利率2.5%上限是否会发生变化,则对保险公司无疑是一个利空,因为其负债成本意味着要提高。
由于保险预定利率提高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新业务而不会影响到有效业务,所以其对内涵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影响。也就是说,保险预定利率一旦调整,将对保险公司未来的保单销售带来不小的挑战。
从不同的产品来看,受预定利率调整影响最大的是传统险,其次是分红险,最后是万能险和投连险。安信证券保险分析师杨建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红率越高预定利率调整负债成本提高的幅度就越小,而对利差的总体影响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具体产品结构。
就拿寿险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例,“两家公司新单保费中各项产品的占比分别是:国寿传统险占15%,分红险占80%,其他险种占5%;平安传统险占9%,分红险占45%,万能险占46%。”杨建海分析说,相比之下,由于传统险占比较高,国寿受影响的程度要大于平安。
根据杨建海测算,“假设预定利率上限提高至3.5%,这对中国人寿股价影响大致为4.5元,相对我们2007年目标价影响为10%。对中国平安股价影响大致为1.3元,相对我们2007年目标价影响为1.7%。”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平安万能和投资连结险占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中国人寿基本以分红险为主;从销售网络分布来看,中国人寿5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中国平安收入基本来自沿海发达地区。
中信证券的研究员黄华民认为,利息税的降低使得对收益率敏感的中低收入群体会减少或延迟分红险保单的购买,而沿海地区富裕群体的资产配置已基本处于有效边界状态,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正从收益率的偏好向服务偏好转移,其更挑剔的是服务而非价格。由于投连险、万能险的保单收益率随行就市,投保人能很快分享到利率上升带来的收益,透明度高,而分红险要滞后一年多时间才知道具体收益率情况,使得投保人在购买分红险时更会与同期存款利率相比较。
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快产品创新,成为两家保险公司在现有环境下,继续保持对投资者高回报较实际的途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近期已在改善产品组合上有所意识,分别对开发投连险倾注了较多心血。分析师指出,两大保险巨头引入投连险,加息对银保渠道的负面影响也会被同时抵消。(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