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龙南县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7年08月15日 0:0 87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龙南民营企业调研组由龙南县委常委魏明耕、县政协副主席李爱萍牵头,县中小企业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有关负责人组成。7月10日至30日,调研组选择了涉及10多个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具有代表性的40家本地民营企业(以下简称民营企业),采取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形成本报告。
    一、龙南县民营企业现状
    (一)龙南县民营企业概况。
  截至2006年12月,龙南县民营企业160户。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1.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28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1家。从资金总量看,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715亿元,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158家,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有2家;从上缴税收看,2006年民营企业纳税总额为8584万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34.5%,2007年1-6月纳税总额5695万元;从提供的就业机会看,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合计为5120人。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和商业、信息及服务业是民营企业涉足的主要行业;从科技实力来看,2006年龙南县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家,占全县民营科技企业总数22家的54.5%,经过认定的省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4家,占龙南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6家的66.67%。
    1、企业数量增长快速。2000年以来,民营企业数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与全省10.3%的增幅基本持平,高于全市7.8%的增幅。2006年12月止,龙南县民营企业数达到160家。2007年1-6月,新增加民营企业17家,同比增长8.11%。
    2、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低,规模偏小,且新增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呈下降趋势。2006年止,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69.68万元。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占全县民营企业总数的98.75%,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占78.12%,100万元—500万元的占15.63%,500万元—1000万元的占5%,1000万元—5000万元的占1.25%,5000万以上的还没有。
    2000年以来,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新增注册资本2201.86万元,今年1-6月份新增注册资本2500万元,但是自2000年以来,平均注册资本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平均注册资本为176.07万元,至2006年12月,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只有169.68万元,2007年1-6月平均注册资本为147.06万元,说明民营企业数增加的同时,新增民营企业的平均规模不断缩小。
  3、企业分布区域较集中。龙南镇区域内民营企业数占全县民营企业总数的63.2%,里仁、桃江、东江、渡江和汶龙等乡镇区域内民营企业数占9.8%。
    4、企业经营领域广阔。由初期的小手工业、小商业和传统的加工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逐步扩展到包括房地产开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介咨询服务、运输物流、旅游项目开发在内的多个领域,并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延伸,且在二、三产业领域中的比重继续攀升。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1.13亿元,按三次产业分,第二产业是基干,比重达85.17%;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比重占12.93%;第一产业发展较慢,比重仅占1.9%。
    (二)龙南县民营企业特点。
    1、以股份制形式为主,民间资本为投资主体。龙南县民营企业制度主要是以股份制形式为主。全县160家民营企业中,私人独资企业有38家,占总数的23.75%;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122家,占总数的76.25%,这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最主要的制度形式。
    投资主体主要是民间资本。一是民间投资规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6年,龙南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2.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左右。二是民间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县民营企业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分别增长6.04%、21.12%和11.11%。今年1-6月份,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99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1.909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36%,其中投向工业领域达1.2亿元。三是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2006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招商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民间投资三者比重分别是61.94%、23.33%、14.72%。从民间投资的构成来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其他经济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6%、61.7%、4.3%、29.9%和13.9%。
    2、产业结构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龙南县民营工业一直居于民营企业的主导地位。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1.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1123亿元,占81.87%,其它行业的比重依次为批发、零售、餐饮业占7.23%,交通运输业占5.7%,建筑施工业占3.3%,农业占1.9%。
  龙南县民营工业的发展是以资源为依托,其结构带有鲜明的资源型色彩。从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看,轻工业产值约占42.58%,产值3.88亿元;重工业约占57.42%,产值5.2323亿元。从产值构成情况看,以稀土、煤、钨等矿产资源为主的采矿业、木竹加工业、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制品业、食品及饮料加工业等四个行业7.47亿元,在民营工业产值中比重约占82%。
    3、家族式企业与家族化管理仍是主要形式。家族式企业一般是指家族成员拥有全部或大部分企业所有权的企业,据调查,目前龙南的民营企业中,家族经营的企业占90%以上,如恒泰公司、京利公司、锴顺公司、太平钢材等。同时也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已在不同程度从初创阶段的“亲情化家族化管理”过渡到“理性的家族式管理”,如龙南恒泰实业有限公司在企业实行股份制管理,拿出公司40%的股份,让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拥有企业股份,成为公司的“主人”。
    4、民营商业企业异军突起。据资料反映,民营商业企业零售总额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商业类企业销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9%, 2006年上升到32%。还涌现了宏昌公司、九九摩托公司、雏鹰电脑公司、保利汽贸公司、裕隆汽贸公司等实力强劲的民营商业企业。
    5、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2006年全县共有本地民营科技企业12家,经过认定的省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4家,龙钇稀土、万宝稀土、京利有色金属、顺德明辉等脱颖而出。科技竞争力不断提高,规模集聚趋势明显。其中龙钇重稀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青是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成功实施了“钇基重稀土硅铁镁合金”和“年产1000吨YBZW重稀土钢用复合变质剂”等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钇基重稀土铜变质剂及重稀土锆孕育剂”、“年产300吨钇基重稀土铜变质剂”等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黄铜高效精炼细化变质剂的研制”等省级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重点课题,该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产品中已有8项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先后5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6、企业战略转型加快,资本等要素回流加速。在龙南,民营企业正在实施战略转型,稀土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开始了稀土深加工,在外投资的龙南老板越来越多回到龙南投资创业。如龙南县锴升实业有限公司在东江工业小区征地120亩的稀土深加工钕铁硼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项目建成后,锴升实业有限公司将形成稀土原矿开采、稀土分离、稀土深加工与应用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恒泰公司投资800万元利用煤矸石生产年产3000万块新型墙体砖的生产线近日点火成功,并准备抽回信丰4个煤矿的资金在龙南征地200亩上一个稀土深加工钕铁硼项目和另外一个大项目,这两个项目总投资2个亿。
    7、民营企业对龙南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大。据统计,2006年民营企业纳税总额达到8584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34.5%。另外,龙南县稀土企业所交税金分别由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龙南分公司和龙南县稀土工业公司代扣代缴,而税金又算在上述两个国有控股企业名下。在国有控股企业所交3053万元的国税中,所交2640万元的地税中分别有2760万元和1719万元实际是由民营企业--—各稀土生产企业所交;2006年县财政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3087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稀土、煤炭等行业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了5120个就业岗位。民营企业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解决了一定数量的就业问题,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新锐。截至2006年底,龙南县本地民营科技企业12家,经过认定的本地民营高科技企业有4家,占全县总数的66.67%,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龙南县科技创新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恒泰公司的“众人牌”花生系列产品已间接拓展到香港、东南亚、澳洲、欧盟、美国、日本、东欧、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龙南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龙南县整体经济发展和内源经济的增强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龙南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重要影响,促进了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龙南县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民营企业发展氛围不浓。
  目前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思想不够解放。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干部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对民营企业采取一种俯视的姿态,耍官腔,办事拖沓,没有好处不办事。二是社会上一些人对民营企业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轻视”、“歧视”、“仇视”心理,对民营企业的财富来源持怀疑态度。三是民营企业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有了票子房子就想守摊子”,“甘做小老板,不做大老板”,不愿露富,怕冒风险,怕“树大招风”引来更多的麻烦,发展中“留一手”,缺乏创大业的气魄,致使在徘徊中丧失机会,在犹豫中坐失良机。
    (二)待遇不公,增加了民间投资创业的难度。
    一是前置审批环节多。在市场准入的程序方面,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需要经过多层多部门的行政审批。据调查,一个民营企业上项目,审批要经过项目建议书等10项程序,导致民间投资的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实质上抬高了进入门槛、增加了制度成本,客观上限制了民间投资。二是执法随意性大,收费不公,负担偏重。有些部门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到企业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的罚款、收费。三是税赋相对偏重,使龙南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双重征税"即民营企业除了交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低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改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税收政策不优惠"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培训补贴、技术创新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财政预算支持,在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对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没有税费减免措施。四是内商外商未能做到一视同仁。所有的招商引资企业,都有单位跟踪服务,有政法保商,有外经贸局、安商服务中心协调服务。入了园的还有工业园办、民营企业园办为他们服务,而一般的企业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使不少本地企业主都有一种“招来了女婿冷落了儿子”的感叹。如两家针织厂,一家是外资企业,一家本地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状况大致相同,税费负担就相差近5000元/月。
    (三)企业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协调不畅。
    一是部门服务不到位。一些部门没有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导致“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重视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落实不到位。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许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有的甚至束之高阁,使政策失效的现象。在调研中,许多民营企业家提出,优惠政策制定出来就一定要落实,不落实不如不制定,制定出来不落实反而影响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
    (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欠缺,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一方面平均规模较小,有的还因为房地产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均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另一方面,贷款需求额度小,需求频率高,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所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国有企业,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城乡信用联社由于规模较小,自身实力有限,对民营企业发展一时还起不到支撑作用。龙南县现有的1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也是杯水车薪,且自身的机制仍不完善,实际运作起来很困难。加之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经营状况一般、风险不确定,造成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调查显示,需要融资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90%以上,其中急需融资又没有合适资金来源的占80%以上。
    (五)民营企业土地使用难,地价高。
    龙南县经济是典型的加工、制造型经济结构,这种类型经济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外资经济依赖先发优势占据了大量土地,获得了蓬勃发展。而龙南县民营企业在土地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的状况下,用地难问题就越显突出。民营企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土地,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企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使企业错失难得的发展机会。在调研时了解到,民营企业涉及土地方面收费项目达10余项之多。如宏昌贸易公司“超市进园区”,由于工业园区商业用地的问题,一直无法实现。
    (六)民营企业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不高
    龙南县拥有全国及国际影响的民营企业和品牌很少,产品质量和档次较低,不少产品虽然占据“三南”以及广东省和平县等邻县大半市场,但市场竞争力弱、盈利水平低。虽然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但“什么行业都做,什么行业都难做好”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即使具备一定规模的加工、制造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大多数产品以OEM的形式销售给国内外知名企业,结果企业生产的大部分利润被别人拿去,产品附加值很低,产业链条短。至今尚未真正形成区域相对集中、产业链条成形、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缺乏叫得响、打得出的地方品牌。部分业主缺乏在技术、人才特别是品牌投入上的远见,忽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影响了龙南县民营企业品牌和区域经济特色的树立。
    (七)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民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为主,民间资本为投资主体,原始资本大多来源于家族或朋友积累,很多属于家族化管理模式,管理水平较差。在企业要害部门的领导职位通常是企业家的亲属,导致激励约束机制的公正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有所欠缺,造成民营企业难以吸收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部分企业没有树立“诚信”理念,信用程度不高。不少民营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很少缴纳“三险”。据了解,调查的40家民营企业实际合同签定率为45.6%,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民营企业仅占应参保户数的25%,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26.5%左右。如何帮助和指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是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八)企业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但民营企业由于规模、信用等原因,在引进人才方面受到与国有、外资不平等的待遇,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和绩效考核上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企业主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去重视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损失了大量的“千里马”。据调查,龙南县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9%,占民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的3.84%。民营企业难于留住人才,特别是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类人才欠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龙南县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龙南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打造“工业龙南”、建设“工业新城”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显得非常迫切。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是龙南县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龙南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着力打造“四个龙南”,加快建设“四城”步伐,努力把龙南县建设成为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的要求,坚持“新办一批、扶持一批、做强一批”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手发展,消除一切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努力营造民营企业从业人士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发展氛围,在全县迅速形成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1)、产业发展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遵循市场规律,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规划指导,把着眼点放在培育有龙南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围绕纺织制衣、电子五金塑胶、稀土深加工及应用、食品药品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发展。
  稀土深加工与应用等有色金属工业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产业,要抓住目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龙南重稀土资源优势,优化稀土产品结构,应用高新技术,增加稀土分离产品,稀土金属产品及各种新型材料。
  电子五金塑胶玩具和纺织制衣等现代轻纺业,以产业接替为着力点,加快与“长珠闽”的产业对接与互动,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力强、安置就业多的行业。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医药保健工业,并着力在新科技上寻找突破口,寻找出路,闯出一条依托资源、创立名牌、扩大总量、以优取胜的工业农业共赢的路子;立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现代食品、绿色食品、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功能特色食品,重点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果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工业化的路子。
    (2)、巩固提高传统产业。以现有工业为基础,嫁接高新技术,巩固提高传统产业,使老产业新活力,老产品新突破。
建材业:以水泥、建筑用石米、石灰、砖瓦、陶瓷等为主的建材业,是龙南县中小企业的一大传统产业。要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环保建材产品,推动建材产品升级换代。
    竹木加工业:竹木加工业是农村中小企业的主要行业,发展竹木加工业前景广阔。要适应农村需求城市化,城市需求高档化的趋势,搞好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装备,逐步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主攻高中档家具办公用具。
    (3)、打造“本地化”民营经济品牌。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转变。在重视创新和质量、重视服务和信誉的市场观念引导下,使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力推名牌,力创精品。二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民营企业。龙南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传统的旅游地。但由于资金方面的制约,许多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大胆的步伐,大量吸引民间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到龙南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三是要因地制宜,倾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重点扶持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有发展后劲的民营企业,通过政策上给优惠、资金上给扶持、服务上给保障,鼓励引导他们创名牌、抢市场,促其晋档升级,进而形成民营经济的骨干和支柱。
    (4)、构筑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是打造生产平台。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的工业小区,建设好县民营工业区、里仁工业区、桃江工业区、东江工业区、南亨工业区、武当工业区。抓好高速道口、105国道沿线经济区规划建设,发展“道口经济”、“国道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条。同时结合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实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将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统一以土地或厂房出租给企业使用,从而让农民也分享农地非农化后的土地级差增值收益,加快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农民无后顾之忧地“洗脚上田”,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打造信息平台。建立为民营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全方位搜集国内外包括市场、价格、技术、投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三是打造销售平台。发挥龙南县基础设施和临粤区位的优势,搞好物流中心和物流协会,加快兴建服装鞋帽交易中心、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等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以及在城乡结合部建立好花卉盆景、蔬菜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依靠专业市场带动一片产业、活跃一方经济。
    (二)民营企业发展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规范执法、强化服务,在全县形成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中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良好环境,逐步使企业树立主体意识,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全社会树立市场经济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从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从分散小规模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守信用的规范经营转变,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以招商引资为强大引擎发展民营工业,充分利用“珠三角”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依托金塘开发区,着力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积极围绕县纺织制衣、稀土深加工与应用、电子五金塑胶玩具、食品药品四大主导产业,当好配角。通过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做强做大,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全县本地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 的比重达到30%以上,本地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县税收收入的45%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2007年全县本地民营企业税收力争实现114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以上。到2010年,把目前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6家本地民营企业培育成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的1家、5000万元的1家、1亿元的2家、2亿元的2家。把锴升公司、顺德公司、兴利公司、保利公司、天宇科技、银环科技6家具有高成长性的本地民营企业培育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1家、3000万元的1家、5000万元的1家、1亿元的1家、2亿元的2家。发展2家以上在海关正式登记备案的本地外贸进出口民营企业。新上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2个,5000万元的2个,500-1000万元的5个,使本地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实现龙南县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平衡性、持续性发展。
    (三)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突出环境优化,迅速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龙南县特殊的县情、特殊的区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决定我们要加快建设成为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腾出市场空间,让出发展舞台,让民众当主人,让民资当主力,让民营当主角,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富民强县进程。
    进一步放手优化服务。尽快完善修订龙南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依据。调整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研究政策、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各项工作。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职能,不断健全完善“一站式服务、一卡清收费”等服务机制,多指导不责难,多帮助不刁难,多服务不设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公开曝光一起,不但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实施对重点民营企业挂牌服务制度,对敲诈勒索、欺生排外、欺行霸市等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功、破坏民营经济发展有罪”的生动局面。
    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经济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对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大胆进入。当前龙南县尤其要加大投资引导力度,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投资经营基础,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如道路、桥梁、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投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包括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进一步放宽注册条件。进一步放宽准入规定和投资领域,简化审批程序,全面清理现行审批项目,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切实做到放到底、放到边、放到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申请注册登记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确需前置审批的,也要采取并联审批的方式,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期反馈”的程序进行审批登记。对注册资本一次性注入有困难的,可分期注入、分步到位,最长期限可以延长至3年。只要工商部门发了营业执照,其他部门的手续即使不齐全的,也可以先干起来,然后再补手续。对申请设立非公司制企业但目前条件尚有欠缺的,可以实行预备期管理。
    进一步放活政策措施。坚持“放水养鱼”的原则,放宽税费政策,在地方权限内,该减的必须减,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必须收的一律按下限收。加大对相关部门相关规定措施的清理,尽快调整县内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坚决废止带有所有制差别和歧视性的政策,给予民营经济享受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突出全民创业,全面激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主体。
    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龙南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龙南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可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利用举办脐橙节、客家节等搞一次大型活动,由民营企业家、社会团体出资,政府出面搭台,邀请国家级的文艺团体届时演出,同时争取中央电视台直播,把龙南推出去,把龙南的牌子打响。最终目的是宣传龙南,推介龙南,凝聚人心,共创大业。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关键要造就一大批投资者和经营者,形成一大批民营经济投资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大老板大市场,小老板小市场,没有老板就没有市场。温州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大批投资经营主体,特别是拥有一大批“能经营,会赚钱,头脑活,点子新”的企业家。龙南县要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发展,不仅要招商,更要“造商”,不仅要实现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更要突出发展私营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坚持在提高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上狠下功夫,努力形成民营经济发展铺天盖地之势。
    首先,大力鼓励党政干部带头创业。机关事业单位一直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一个潜在的投资经营者群体。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理财观念和投资观念,鼓励各级机关干部大胆解放思想,彻底更新观念,进一步淡化“官本位”意识,充分发挥知识高、头脑活、门路宽、善管理的优势,把握创业机遇,带头创办、领办、参办各类民营企业,以机关干部一层人的思想解放带动全县民众的思想解放,以机关干部带头创业推动全县民众的自主创业。
    其次,大力引导百万民众人人创业。龙南县30多万民众中有7万左右人员在县内外打工创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既积累了资金,又开阔了眼界。应大张旗鼓地鼓励城乡群众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全力推动创业观念由“择业”到“创业”、“进厂”到“办厂”、“打工”到“当老板”的大转变。积极引导农民“离土”创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待业、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吸引在外经商打工者“返乡”创业,逐步培育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形成千家万户争创业、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三,大力推进经济能人二次创业。企业家是特殊的群体,也是特殊的投资经营主体,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经过多年在市场竞争中的摸爬滚打,龙南县产生了个体工商户、各类经纪人、私营业主或民营企业家等一大批经济能人。这批人发展有基础、投资有经验、创业有能力。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培养他们的现代思维和战略眼光,促使他们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二次创业,使小业变大,旧业更新,实现做大做强。
    3、突出重点扶持,努力提升民营经济的运行质量。
    从龙南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出发,依托现有民营企业,吸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着力增强县内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实施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战略,迅速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一是重点盘大一批骨干企业。在抓民营经济发展“铺天盖地”的同时,要优先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实力强的企业,重点培植扶持,打造“顶天立天”型骨干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狠抓新产品开发,使一个好产品裂变为一批好产品,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整个企业的壮大,使基础较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裂变为一群企业,形成企业集团,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盘活其它企业存量资产,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龙南县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对县矿产品等资源型加工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推动矿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培强培大一批民营骨干企业。
    二是实施“大品牌”战略。深入开展“学习浙江经验”等活动,在全县民营企业中牢固确立“质量兴企、名牌兴业”经营理念,积极鼓励私营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与此同时,组织中小企业局、工商局、技监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选择一批私营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打响品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和获得国家级免检产品、江西省名牌产品或江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奖。
    三是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一批骨干私营企业,如龙钇公司、恒泰公司、万宝公司、京利公司、锴升公司、顺德公司、兴利公司、明辉公司、银环科技等给予重点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由传统的“手脚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头脑型企业”转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突出载体建设,逐渐培强民营经济的集聚效应。
  民营经济发展载体是民营经济各类要素的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集群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建好载体,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龙南县在全力建设县工业园区的同时,还应注重抓好以下三项载体建设:
    抓好乡镇民营工业小区建设,发展“板块经济”。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乡镇民营工业小区,打造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民营工业小区建设应坚持多元化投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建设和经营。小区的运行机制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乡两级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为区内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市场是商品集散和流通的载体,对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龙南县已有物流中心和物流协会,在县城兴建了服装鞋帽交易中心、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等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而且在城乡结合部建立了花卉盆景、蔬菜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县委、县政府应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搞好专业市场和规模市场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坚持因势利导,将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紧密结合,搞好规划,着力培育,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的几个规模较大的市场,应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还应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紧密依托四大主导产业和为产业服务的商流、物流为主的生产资料市场。
    抓好高速道口、105国道沿线经济区规划建设,发展“道口经济”、“国道经济”。里仁高速公路道口和105国道沿线是展示龙南县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人财物流的重要通道,是未来龙南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为龙南县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载体和绝佳区域。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抓好“道口经济”“国道经济”发展,超前做好申报、规划、论证、审批等各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为民营经济的集聚发展提供一个物流通畅、设施配套、服务优越的良好平台。
    5、突出改革创新,逐步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目前,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仍然是制约龙南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坚持一方面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提升企业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等级;另一方面,进一步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贷款难的问题。县财政设立2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和贷款信用担保,贷款贴息主要是对县民营企业10强,或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投资高科技、先进工业及物流项目的企业,贴息额为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对单个企业贴息额每年不超过200万元。扩大担保资金规模。目前,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资本金为400万元,建议担保资本金增加到500万元以上,拓宽担保领域,与多家银行合作,力争取得最佳担保效果。进一步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抵押评估费用标准,减少抵押贷款成本。鼓励、帮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互助活动,对信贷资金进行联保、互保、互借。借鉴推广外地成功经验,在私营企业户和个体工商户中试点、推广“信用一证通”,解决私营个体经济贷款难、手续繁的问题。
    大胆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民营经济融资新渠道。目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有大量资金闲置在银行中。2006年12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3亿元,存贷差16.41亿元,这部分资金可以拿出一部分借助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运作,让资金需求与供给双方直接协商确定贷款合同条款,由于借贷双方一般对对方都比较熟悉,既降低成本也导致交易的成功率较高。充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贷币政策工具,增强城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实力,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包括城乡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面向民营企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严格监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民资,积极兴办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在不违反国家金融法规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可以尝试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设立内部企业财务核算中心,对外融资、对内调剂,解决私营企业的资金问题。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引进外来民间资本。民间资本是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动力源。温州私营个体企业流动资金的40%左右来自于民间资金市场。当前,我们要牢牢抓住上海、苏南、浙江等地的民间资本外流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龙南县已形成的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和开明开放的对外形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引导和鼓励县内私营企业对外开放,积极寻求投资的机会和领域,吸引外地企业来参股、兼并、联合、重组,借助外力解决私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江西网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