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何以告别“资源危机城市”?

2007年08月09日 0:0 55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赤峰何以告别“资源危机城市”? 
院士专家建议带来找矿新亮点 资源勘探突破促进产业大发展
  

  不久前,张中从自己的矿山上风尘仆仆地赶到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镇,参加在这里召开的“2007赤峰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论坛”。张中说,赤峰市政府近年来提出了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口号,这对他们这样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去年,来自河北的张中通过赤峰市的招商引资活动介入了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目前,他投资成立的克旗蓝阳矿业有限公司的矿厂即将开工。
  事实上,与会的近百位国内大小矿业公司的负责人,绝大多数抱着与张中一样的想法。而为了将赤峰打造成中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赤峰市政府及其所辖各区县在这次会议上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30多项矿产资源勘探和矿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
院士建议刷新资源储量
  赤峰市地处大兴安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交汇处,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矿业是赤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2002年全国性的资源短缺大环境中,赤峰市一度被列入了“资源危机城市”,出现“矿业在赤峰已经是夕阳产业”的忧虑。
  但在2003年,由刘光鼎、涂光炽等10多位院士、专家提出的一份院士咨询建议,为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院士们提出,大兴安岭中南段可大致划分出4个各具特色、北东向延伸、相互平行的成矿亚带。这一成矿带上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应该将其建成中国矿产资源的战略接替基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是这份建议的参与者之一。自1995年起,刘建明就已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地质考察工作。他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有色金属产业衰弱,不是因为资源储量不足的原因,而是由于找矿难度大、探矿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找矿工作停滞不前。
  他分析说,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有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构成国家级的有色金属基地,为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体系服务。同时,区内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对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据赤峰市市长徐国元介绍,“十五”以来,已有中科院地质所、内蒙古地勘局等20余家科研和地勘单位在赤峰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赤峰市共实施勘查项目647个,勘查面积1.2万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勘查开发资金35亿元。
  在强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持下,赤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十五”以来,赤峰地区新探明铅锌储量183万吨、铜5万吨、钼10万吨、银5301吨、铁2亿吨、煤炭7亿吨。
  资源勘探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赤峰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截至2006年末,赤峰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达73家,其中采选企业47家,冶炼企业25家,深加工企业2家,资产总额近100亿元。2006年,赤峰市矿山冶金企业完成增加值4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1.5%。
  徐国元表示,到2010年,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将实现“6835”目标,即矿山日采选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冶炼能力达到80万吨,深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基本建立较为完整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四大优势支撑基地建设
  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赤峰市具备四大优势。
  目前,赤峰市境内已发现矿产70余种,约占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矿产种类的70%。其中探明储量的有43种,矿产地1200多处,大中型矿床25个。赤峰金属类矿产的远景储量,金34吨、银11420吨、铜50万吨、铅锌650万吨、锡74万吨、钼20万吨、铁10亿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高达1万亿元。资源优势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除了资源优势,赤峰还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赤峰位于东北经济区和华北经济区接合部,这两大经济区庞大的市场需求有力地带动了赤峰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此外,赤峰与俄罗斯、蒙古等国资源富集区距离较近,联系紧密,这也将为赤峰的有色金属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赤峰长期以来形成了矿业产业基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优势。2006年末,赤峰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3户,其中矿山冶金企业73户,占24.9%。这些企业成为新一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
  而“十五”以来,赤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奠定了低成本优势。运输方面,随着几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物流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电力方面,内蒙古一直是重要的电力输出基地,东北电网供给充足,完全能够满足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特别是冶炼项目等用电大户的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