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007年08月02日 0:0
468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惟有构建既严格又适度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也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技术的进步”,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尤其是近年推出了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形成以龙头企业的专家为主体参与TC、SC和WG的新机制。通过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提高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水平。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界标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与之同时,在已上报国务院法制办的《标准化法(修订草案)》中提出应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的有机结合,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不断加大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是加速实现标准国际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强与德、英、美、日、韩、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与交流,我国加强了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电器安全和资源节约等领域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对外经贸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对内提高产品质量。
以科研带动标准水平跨越式提升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重金属精矿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和《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强制性标准,有效地限制了有毒有害物质随进口国外矿产品进入我国,为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在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已完成了36个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可以检测出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绝大部分的农药残留指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研究制定了《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该《细则》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提出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的形式,由政府行政部门对“国际标准、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标准、我国优势产业技术标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保障作用的公益性技术标准(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基础性技术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等)和产品(工程)技术标准等5个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科研活动给予重点支持。科技部已把“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项目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其目的就是实现国际标准的重大突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基础性公益类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公共安全技术标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
以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标准水平的提升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方法。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重点建立健全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和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要做好这4个领域标准的更新和补缺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标准体系,推进标准的实施。要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事关社会和谐的标准问题。制定标准时,既要考虑国情,也要尊重科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例,要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对新产品新技术所需的标准要尽快补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要落实食品标准清理结果,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完成一批急需的食品标准。重点包括食品术语和分类等基础标准、食品添加剂产品、使用卫生及检测方法以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及检测方法等。在建立健全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要围绕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突出抓好《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卫生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等与消费品安全有关的标准制修订。开展日用消费品相关标准的研究,跟踪分析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日用消费品标准的要求,不断提升标准质量和市场通用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纺织品、服装、玩具、洗涤用品、餐饮具、化妆品、家电、烟花爆竹、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内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