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
2007年08月02日 0:0 54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
王溥 刘继斌
流动性过剩,并不一定意味着“钱”或“财富”多了,只是表明高流动性资产(财富)多了
流动性的概念,源于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著中,凯恩斯讲到了“流动性偏好”,也就是对货币的偏好。但从其“出生”起,争论就没有停止。前美联储副主席RogerFerguson就指出:流动性不是个精确的概念。狭义地讲,可以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广义地讲,可以是政策利率水平。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理论界和相关部门也未形成权威和准确的定义。譬如,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解释为: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了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JoachimFels给出的定义则为:货币供应和名义GDP的比率。
我们认为,对流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损失最小的变现能力。譬如,现金可随时用来交易,流动性最强;银行活期存款可随时提取并用来支付,流动性也很强;银行定期存款,可提前支取,但损失了定期利息,流动性就差一些;股票和房地产也可以随时卖掉,但要承担较高的税费和可能的损失,流动性就不足。一般而言,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与盈利性成反比。由此可以看出,流动性指的是资产的流动性。
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准确地讲应该是“流动性资产过剩”。需要说明的是,流动性和钱不是等同概念。”钱“通常指一个社会或家庭拥有的财富,这种财富可划分为高流动性资产(财富)和低流动性资产(财富)。所以,流动性过剩并不一定意味着“钱”或“财富”多了,只是表明高流动性资产(财富)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行业对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并不相同。譬如,在商业银行看来,银行资金来源在满足有效资产增长之后,剩余的资金才是过剩的流动性,并不是说存款减贷款后的资金就是过剩的资金。站在宏观角度看,其标准又有变化。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尽管表现出的主要是银行资金的过剩,但其实质是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的具体体现。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既有战略选择上的因素,又有制度安排上的因素,也有政策上的因素
投资与消费的深层次矛盾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储蓄率在已有的高位上不断攀升。2006年国民储蓄占GDP比重达到44%。从宏观经济衡等式我们知道,过高的储蓄率表明消费水平低下,而且支持了高投资率,导致经常账目出现大规模顺差。一个国家的储蓄主要分成三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与政府储蓄。我国的高储蓄在三者身上都有体现,其共同作用导致当前流动性过剩。譬如,2004年,我国企业的储蓄率高达GDP的20%,较美法等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而我国国有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基本上不分红,绝大部分留作为储备资金。同时,我国政府储蓄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储蓄率过高,而消费不足、信贷供给超常增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对外出口,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对外经济的不平衡是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攀升。同时,出于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大量短期国际投机资金进入国内市场。在当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央行的外汇储备也随之持续增长,引致基础货币供应也快速增加。虽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冲销了部分基础货币供应,但从2004年以来,央行发行债券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外汇资产的增长速度,流动性迅速扩张。
全球流动性过剩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9·11”以后,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的航空、旅游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为了尽快使经济复苏,美联储明显放松货币政策,整个外汇市场尤其是美元市场流动性空前增大。与此同时,欧盟和日本也跟随美国降低利率水平。结果,全球利率水平在2004年以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全球流动性提供了极度宽松的环境。全球流动性过剩引起资金全球泛滥,过剩的资本在全球“辗转”,从原油市场、黄金市场再到有色金属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到处资金涌动。中国也卷入到此轮货币过剩的漩涡之中。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如果控制不当,弊大于利。
不利主要包括:一是过多的流动性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会推动投资过度扩张,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进入房市、股市等资产价格领域,会推动形成资产泡沫,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二是流动性过剩尤其是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节节上扬,意味着经济发展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加剧银行系统的风险。三是目前的流动性过剩相当部分源自外汇占款过多投放,使央行不得不频频动用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被动对冲,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成本也日趋增大。四是流动性以外汇占款投放方式为主,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对居民带来的最大不利影响是,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节节攀升,一方面会加大居民的支出负担,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资产泡沫化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泡沫破灭会使持有这些资产的居民蒙受巨大损失。
从有利的影响看,一是充足的流动性为银行改革赢得了时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不良贷款率较高,资金充沛有利于银行争取时间消化这些问题。二是充足的流动性为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譬如,有利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逐步实现全流通。三是充足的流动性为企业发展减轻了包袱。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盈利状况。四是充足的流动性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了一定的施展空间,想做的事情有钱做。
对居民的有利影响直接表现在:投资理财可供选择的余地增加,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为投资理财创造了巨大的套利空间和机会。
解决治理流动性过剩是项新课题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从目前情况看,确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收缩,避免其负面影响扩大。
首先,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外汇资产集中于央行,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我们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这种持有者结构。一方面,按照藏汇于民的思路,鼓励企业和居民购买、持有外汇,形成非官方外汇资产;另一方面,实现官方外汇资产持有者的多元化,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购买、持有外汇,从而减少央行购买、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过剩。酝酿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就是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良好平台。
其次,调整涉外经济金融政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譬如,改变奖出(出口)限入(进口)的倾向,改变宽进(流入)严出(流出)的倾向等。在严格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的同时,拓宽外汇流出渠道,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扩大消费需求、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贸易顺差与国内的储蓄投资缺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流动性过剩只是这个问题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在投资无法充分吸收储蓄的情况下,对投资增长速度的担忧,将加大储蓄投资缺口,增加贸易顺差。解决这个循环怪圈的根本之道,在于提高国内消费。居民消费率近些年有所提高,但不确定性支出的增加使得消费率无法快速上升。因此,单靠提高社会保障程度,不能大幅降低国民储蓄率,更重要的疏导方式,在于消除对居民创业的各种束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真正以民生为本的社会。
(作者单位:刘继斌 中南民族大学;王溥 湖北日报评论理论部)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