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大家十分关注。今年1月—5月,CPI涨幅为2.9%,5月份达到3.4%。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认为,由于价格上涨具有一定惯性,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CPI总水平涨幅将达到3%,全年涨幅可能高于3%。
这位负责人介绍,物价上涨事出有因。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大部分省区市开始启动价格调节基金
为了稳定物价,今年以来各方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管、扶持生猪生产、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灾区物价稳定等。这位负责人介绍,各级政府下一步还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稳定食品价格方面: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加强产、销区的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更要通过发展生产、增加供应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在这方面,各方面会综合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有关方面将从严控制玉米等粮食深加工项目,以保证食物供应安全。
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方面:政府将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措施稳定化肥价格。要适当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着力推进“两高一资”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防止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投资反弹。
这位负责人表示,本轮物价上涨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生活负担,政府将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启动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工作。同时,要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等,努力使低收入群众、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食品价格涨幅在10%以内 不会引发严重通胀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近日发布研究文章称,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更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篇署名为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刘冰、马岩和王金萍的研究文章认为,根据历史经验,粮食价格只有剧烈波动上涨,通常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基本在10%以内。
近期我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由饲料粮价格上涨过快,养猪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猪肉供求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猪肉等副食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护养猪农民的积极性,但短期涨幅过大,也影响了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近期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是受国际市场粮价攀升,去年生猪收购价格过低,导致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生猪生产供不应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我国正积极着手解决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夏粮继续增收、工业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强劲增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工业增长偏快、外贸顺差过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