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面临“拐点”引激辩

2007年06月25日 0:0 48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随着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涨、储蓄失衡等问题浮出水面,人们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也出现了一些担忧。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7)”上,经济学家们针对我国经济是否面临“拐点”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我国宏观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繁荣期。然而,随着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涨、储蓄失衡等问题浮出水面,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也出现了一些担忧。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7)”上,经济学家们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建伟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全面泡沫化趋势,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楼市、股市表现出双重泡沫化发展倾向,收藏品价格上涨,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密不可分。他推测,2006年将是近一个短周期以来的顶点,今年GDP增长可能出现小幅下滑,达到10.6%,2008年继续小幅降至10.2%,2009年则可能进一步下滑并维持在9%至10%之间。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他认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短缺、生产成本和物价水平的上升,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过热的举措等因素综合作用,将使我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向下调整,但此次下调的时间将持续较短,在2至3年之间,由于经济基本面良好,下调时的经济增长率不会跌破8.5%或8.0%。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周期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光用理论和数据说话,社会和市场环境、经济制度安排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法制逐渐健全,经济运行处于平稳期,一些企业在经济数据申报时,甚至存在“低报”现象,因而我国在经济增长上还有余地。田国强推测,在国家政策、经济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拐点”很难看到,未来3年的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9%以上。
  ■精彩言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经济运行的繁荣期,这一周期表现出了快、稳、持续性好的特点,而其实现的内在动力在于我国劳动力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此次以入世为界碑、为期10年的繁荣期从增长轨迹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运行平稳,三是上升时间拉长。本轮经济繁荣,是在前24年平均9.7%的经济增速基础上实现的,严格说来,其动力先来自内需拉动,而后来自外需推动。而在需求加速扩张时,并没有伴随通胀增长,其解释在于供给增长加快,消费品和投资品都加速增长。而供给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性转变。
  在内需旺盛的条件下,之所以未出现通胀,是因为国民产出率的提高,这与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从而带动经济自由发展程度提高,进而加快流动速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改善经济结构有关。而除了这些外在因素,“老劳动力”减少,“新劳动力”增加,非知识型劳动力“加快退休”,知识型劳动力占比提高,则是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内因。为了持续经济运行的上升态势,需要加快知识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持续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机能占GDP的比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当中的成绩和问题都非常突出,一方面,2003到2006年我国GDP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根据统计,2001年到2005年,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出现了结构性问题,能源瓶颈突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降反升,流动性过剩,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出现结构性泡沫。
  对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消解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但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决策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第一,既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既想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又不愿大幅提高资源价格和环境损害的成本;第三,既想抑制投资增长过快,又不愿大幅度提高投资成本;第四,既想减少贸易顺差,又怕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国内就业。怎样在“两难”困境中找到均衡点,将是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决策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自1978年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特点相比,近30年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更加明显。
  首先,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路径上移,表现为高位波动。按可比价格推算,1958到1978年,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不到5.25%,而1978到2006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为9.67%;其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波长加长,1958到1978年,周期的平均长度为6.7年,而这一数字在1978到2006年间为9.3年;第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波幅减小,1978年以前,经济的振荡体现出“高台跳水”、“大起大落”的特点,之后振荡幅度减小,且再未出现过负增长;第四,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扩张期较短,一般为2至3年,而收缩期时间较长,为6到7年,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则相反;第五,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到拐点时,不会出现显形通胀和通缩而表现为产品短缺,而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运行到谷底时,表现为市场疲软,即产品过剩。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