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国吸收外资的情况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80-2004年之间,其GDP的年均增长率都在7%左右。过去40年来,泰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1995-2005年期间,外国投资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其中,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投资占较大比重,从1990年的52.7%增加到2000年的62.6%,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
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2007年初的投资报告,2004年泰国吸引外资3070亿泰铢(约76.8亿美元); 2005年吸引外资4988亿泰铢(约125亿美元),同比增长62%; 受泰政局因素影响,2006年泰国吸引外资下降至3077亿泰铢(约合77亿美元)。
日本在泰国的外资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以2005年为例,根据BOI的报告,日本在泰投资1753亿泰铢,约占外国总投资的1/3强。其中,欧盟为519亿泰铢; 东盟(ASEAN)363亿泰铢,其中新加坡投资金额141亿泰铢; 中国台湾省投资已经不在泰国外资前5名之中,金额为114亿泰铢。
泰国外资投入的主要行业为: 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其中包括自动化流水线制造和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投资金额1413亿泰铢; 电子业,包括电子产品和电子器械投资金额为827亿泰铢; 服务业的投资金额为458亿泰铢。总的说来,在所有吸引外资的经济活动中,数量最大的是汽车配件、汽车制造流水线和机动车制造业,吸收外资逾1160亿泰铢。
2 中泰两国相互投资的简况
中泰之间的投资合作始于1979年。最早进入泰国的中资企业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式注册是1983年)。1985年3月12日中泰签署《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后,双向投资活动得以充分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在泰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企业298家,累计投资总额2.55亿美元。主要涉及纺织、铸造、有色金属提炼、承包工程、金融、海运、航空、电信等行业。截至2006年底,泰国对华投资项目共3792个,协议金额约90亿美元,实际利用泰资29.7亿美元,主要涉及农副产品综合加工、饲料生产、摩托车制造、零售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泰投资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其中以2001-2005年的速度为最快。然而,自2005年底至今,泰国政局动荡,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频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外资,包括中国的企业对泰投资都处于观望阶段。
3 泰国的投资政策调整趋势
泰国的第一个投资促进法律条款制订于1954年。1977年,泰国颁布投资促进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泰国的促进投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需要不断改进,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对受特别重视和其他受奖励的具体行业分别提供了不同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支持服务和进口特许。其他政府组织,如泰国出口促进会和国际商会,也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这些对泰国吸引外资的高速增长和泰国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适应世界经济及投资形势的变化,更好的开展吸引外资的工作,BOI先后多次公布新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现在实行的奖励投资条例是2000年8月1日公布的,但其具体内容一直在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不断调整,如取消对落后行业、饱满行业的促进条款; 增加对新兴行业的优惠条款。
近来,由于政局变化,泰国政府又增修了一些新的政策。重点放在放宽对投资领域的限制(如医药业)、重点扶持产业政策(如电子业)、进一步减免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关税及企业所得税、调整对外国人持股比例的限制、准许外国人在BOI批准的工业园购买房地产和鼓励出口措施等。2007年初,泰国提出了修改《外商经营法》草案并提交内阁批准通过,该草案在立法院审核后将会颁布执行。其中涉及的重要内容有: 关于外资企业法人的重新定义、外资准入业务的3大清单目录、外资所持股权比例的限定、投票权的限制以及有关罚则的更改等等。为配合《外商经营法》修改草案,BOI对其促进投资鼓励政策和措施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强调凡是已经享有泰国投资鼓励优惠的投资项目将不会受到外商法修改的影响; 特别是大多数制造业并不在修改法案的清单之中,因此,外商法修改对外商投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4 对泰投资形势展望
现阶段,泰国政府遵崇普密蓬国王倡导的“适足经济”作为治国理念。“适足经济”理念的核心是适当、合理,有助于提高泰国经济对于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应变能力。
泰国的促进投资工作要从以前偏重追求完成引进投资任务,以数据定业绩这种思想转到注重于合理的、有选择性的、对长期发展有益处的投资导向上来; 要注重于改善投资环境、切实解决泰国高素质劳动力不足、促进投资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 要建立一个稳定的、透明度高的政府和管理体制; 并注重于引进高科技、高产能、环保性强、对国家长期战略发展有好处的投资项目,而不能太依赖于某个行业或某个国家的投资。
中长期看来,中国对泰投资前景仍有发展潜力:
第一、目前泰国政局尚未完全稳定下来,军事政变之后的泰国政治走向还不是很明朗,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是,政局的动荡对经济并未造成特别明显的打击。泰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活跃,整体的社会环境还比较平稳祥和,社会秩序及人民生活井然有序。泰GDP的增长仍在正常范围内(2005年为4.5%; 2006年为5%)。因此,泰政局一旦稳定之后,也将进入相互投资合作的机遇期。相信泰国政府在进一步改善其投资环境后,会更加吸引我国和世界投资者的眼光。
第二、泰国因其地域优势、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强、社会环境优越宽松等条件,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国家之一。
第三、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泰投资将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在国内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已在泰设立了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如果将来泰国局势稳定下来,中国企业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泰的投资合作,相信中国在泰投资前景还是很有潜力的。
5 有关建议
(1) 利用境外资源,实现跨国经营。
(2) 投资于我国短缺的生产要素行业。
(3) 发挥产业优势把有优势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在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直接出口受到贸易壁垒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在境外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和销售,寻求发展空间。国内初具海外实力和意向的企业,可以通过中间商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部-海外投资生产的逐步国际化过程,向国际市场扩展。我国TCL等企业即通过先出口产品和部件,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再投资设厂的方式进入泰国市场。国内企业应抓住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机遇,尽早开拓泰国及东南亚市场。
(4) 投资和贸易出口相互促进。
国内的一些生产出口摩托车配件、汽、柴油机等产品的公司,在泰国有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件,可以借助这个条件,在泰国投资设厂自己生产,这样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的把握较大。
(5) 在泰设立工业园区。
利用泰国良好的生产和贸易环境,以及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尽快在泰建立以产品出口为目的工业园区。可以选择中国纺织、机械、电子、家电、IT等优势产业到工业区中投资办厂,产品可以在东盟地区销售,还可出口到欧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