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前,几乎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庞玉良和他的林德公司。可是现在,庞玉良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
将庞玉良推到镜头前的是一次收购。正是此收购,开创了中国民企收购外国机场的先河。
5月23日上午,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河南•尼日利亚拉各斯•德国帕希姆经济合作商贸投资洽谈会”上,身为林德公司董事长的庞玉良宣布:林德10亿元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设备及附属经济合作区土地的永久拥有权。
帕希姆机场位于德国什未林市,占地面积达1.3万亩,差不多是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的两倍。
10亿就能收购机场的永久所有权?庞玉良是谁?林德公司又是做什么的?德国机场为什么要卖?林德公司为什么要买?收购以后又要做什么?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一连串的疑问,甚至有人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
《经济视点报》记者亲临发布会,并就此事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调查显示,林德公司成立于1995年,其业务涉足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多家外国航空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总代理,还是郑州航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新郑国际机场在货物运输方面本来业务量并不强,但在林德公司成为其货运代理后,该机场的货运量跃升至全国机场前10名。
虽然庞玉良一直拒绝介绍自己,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身为林德公司掌门人的庞玉良渐渐清晰。庞玉良,40多岁,河南驻马店上蔡人,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浸淫航空物流行业经营多年,是我国第一批从事航空物流的人士。
作为从河南走出来的隐形富豪,庞玉良并不满足于当新郑国际机场的货运代理。其收购德国机场背后,正是其做大航空、助推中原崛起的梦想。就在收购德国机场的同时,他与河南省政府达成了一项协议:合作开发建设郑州跨国物流港。
收购帕希姆机场,林德公司看重的是能将“中国制造”变为“德国制造”,合理避税。而林德公司不仅要在帕希姆机场建保税经济合作区,还申请建立新郑国际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并计划在尼日利亚境内建设保税经济合作区。
欧洲、非洲、亚洲,三个机场保税区。三方对接,互补经营。相信不久之后,林德公司将构筑起自己的保税区版图。
名词解释 保税制度
保税制度是指进口货物在海关监督下贮存或用于指定场所(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并可免缴、部分免缴或缓缴进口关税的一种海关制度。其中免缴关税的称作完全保税,部分免税或缓交关税的,成为有条件保税。
保税制度是世界各国广为实行的海关制度,是国家利用海关关税的减、免、缓等对特定商品的优惠待遇,鼓励发展本国出口转口贸易,扩大有关行业的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一种措施。
一线解密
保税区版图:林德的下一步
从“中国制造”到“德国制造”
在5月23日的洽谈会上,庞玉良表示,要把帕希姆机场建成一个以货运为主,少量客运的机场。在林德公司帕希姆项目中,最大的卖点应该就是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项目。
德国格林MCG管理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克劳斯•格吕茨马赫尔认为,欧洲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中国有很好的价格优势,但在产品的质量控制、服务、设计理念等方面却有不足,再加上当地人固有消费观念中的偏见,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上获得认同很难。
庞玉良也表示:“虽然现在中国商品正越来越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我在欧洲很多地方的商场发现,欧美品牌的商品都是上架论个卖的,而中国商品却是论堆卖。很多情况下,中国商品还是低品质的象征。”
另外,中国产品出口欧洲市场,不但需要交不菲的关税,还经常会碰到各种贸易壁垒。
而通过建设保税经济合作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河南或其他地方制成半成品,留下最后一道工序在当地机场的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进行,这样成品就能直接贴上‘德国制造’,还能合理避税。”庞玉良说。
保税经济区优势
在帕希姆机场的发展规划中,林德公司计划建立帕希姆机场保税物流园和保税经济合作区,将帕希姆机场发展成为中国航空公司在欧洲的转运基地和欧洲客货运航空运输中转枢纽港,并且逐步形成附属工贸同步发展的临空产业带。
机场保税物流园包括货站和海关保税仓库、保税进口和出口加工、保税展览和贸易等。而在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中,林德公司要引入纺织轻工业园、CKD/SKD组装、汽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家电、日用产品生产制造、保税贸易与拍卖市场、客货中转服务区等业务。
最近,商务部下达了《2007年度输美国、输欧盟纺织品第二次业绩分配方案的通知》,全国共有3114家企业具有2007年输欧、输美第二次分配数量,但与去年相比,纺织产业出口增速明显趋缓。多位纺织业内资深人士以及海关方面都看淡纺织产业未来的出口形势,形势可谓严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美国这两大出口市场将继续受到“新配额制”的压制,出口低速增长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导致纺织企业普遍感到近期的订单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未来数月乃至数个季度内,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维持低速增长将成为现实。
但是如果把工厂的一部分搬到这些国家所在地,就能合理地规避这些政策风险,也符合国家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通知》,为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支持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项目,我国纺织企业在海外建厂将可享受到国家的贴息信贷支持和厂房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补贴。
“企业可以把设计和研发中心设置在保税区,更接近市场,能够更好地捕捉消费者偏好。”庞玉良说,凭借德国的先进技术优势,该区将着力于开发与创新,设计研制新产品,为从亚洲进口的初级产品增值。
“同时,临近帕希姆机场的汉堡市是空中客车的生产、培训基地和零备件中心,负责空客的内部设施生产和最后组装。在此设立飞机研发中心,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庞玉良表示。
另外,在此设立工厂,还能享受政策补贴和移民优惠。据了解,帕希姆县给机场投资者以优惠的条件:每提供一个岗位,帕希姆县就提供7万欧元的补贴;同时德国法律也规定,投资100万欧元以上者,可以申请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德国居住权。
机场前景尚待观察
帕希姆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的中心,仅2小时航程即可覆盖欧洲大部分主要机场,到欧洲最远的城市仅有4个小时的航程,到中国的飞行时间较法兰克福和阿姆斯特丹均少1小时左右,作为欧洲货运集散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加上柏林、法兰克福等机场繁忙,飞机往往需要等候降落跑道。庞玉良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从巴黎、法兰克福等机场运输货物,需要多飞1个小时左右;为等跑道,需要多加备用油;多加备用油,就会少运货物,这样算下来,从帕希姆机场运货,一次将会节省3万美金左右。”
帕希姆机场曾是前苏联的军用机场,地势高,设施先进,可全天候起降飞机,是ICAO评定的4E级机场,且不受操作及扩建方面的限制。与法兰克福、柏林等机场有禁飞时间相比,帕希姆机场可为世界上现役所有民用机型包括最新型的A380货机和AN124提供全天候作业。
在林德公司之前,2001年有一家英国公司接管了帕希姆机场,但是一直运营不好,后来破产了。在2005年,帕希姆县政府接管了机场。
有人分析,帕希姆机场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是由于这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区位优势一直不能发挥出来。据介绍,机场所在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是德国东部5个州中最薄弱的一个,由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只有与农业有关的食品工业和与海洋有关的造船业及港口建筑业。相关数据显示,该州总债务10.3亿欧元,人均负债5958欧元。当地有高达20%左右的失业率,有些县的失业率甚至达到1/3。由于制造业不发达,帕希姆机场也许将面临无货可运的窘境。
同时,中国企业在此设厂,还将受到工资比较优势不明显、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限制。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平均工资比原联邦德国区域低10%,但在其紧邻的波兰以及波兰邻国捷克的工资,却大约只有梅克伦堡-前波莫瑞的50%。
因此,林德公司收购帕希姆机场的前景尚待观察。
机场保税区版图
除了“德国帕希姆机场及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项目”以外,林德公司旗下的新郑机场航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也在申请新郑国际机场的保税物流中心。另外,林德公司还计划在尼日利亚境内建设保税经济合作区。
新郑国际机场的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六大功能。这六大功能的实现,将有助于把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延伸到郑州航空港,以满足郑州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同时发展与非洲、欧洲等国家之间的合作。
而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郑州至上述国家间的直飞客、货运航班,就可以把在国内生产完成的配件和大部分半成品运至对象国,在对象国内完成最后生产工序,最终产品将变为对象国制造。
“我们与非洲已经有7年的合作历史,对西非经济共同体23国的政策很有研究,林德公司与尼日利亚政府和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庞玉良说。
凭借对尼日利亚政策和市场的充分了解,林德公司有计划在尼日利亚境内建设保税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尼日利亚现有的优惠政策,针对尼日利亚相对落后、欠缺的产业,吸引国内企业入区生产,实现“境内关外”的生产模式,使中国企业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变成“尼日利亚制造”,这样就能合理规避两国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占有率。
保税经济合作区定位为按照尼日利亚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运作的集生产、展览、贸易、采购以及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保税园区,经营产业以纺织、轻工、机械、家电、建材为主,同时兼顾制造业的其他行业。
庞玉良认为,在尼日利亚境内建设保税经济合作区,可以与林德公司在德国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工贸园和新郑国际机场的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实现对接,互补经营。在这样一个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期,这有助于企业冲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帮助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深度透视河南:向南向西
2007年作为河南省“对外经济合作非洲年”,河南与非洲的交往日趋活跃。
与如火如荼的“非洲年”相比,河南省与欧洲的合作却遭遇尴尬。
林德之举,或将为河南与非洲、欧洲的合作、交往,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在5月23日的洽谈会上,尼日利亚总统代表MusaB.Abdullahi说:“从昨天(5月22日)参观得出结论,河南省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火电建设。”
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公使AmeduO.Ogbole也表示,这次到河南,是鉴于河南很好的火电建设能力,受总统委托,让河南帮助其发展火力发电项目。他还表示,希望这是一个国营和私营共同合作的项目,尼日利亚政府将为此项目提供支持。
据了解,尼日利亚商务部部长一行14人曾经于2005年8月对河南进行过商务考察,并签署了经济合作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双方约定,利用尼日利亚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电力领域的广泛合作。据了解,河南是唯一一家与尼日利亚签订合作备忘录的省份。
中非合作优势互补
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铂、锰、铬、钌、铱等有色金属的蕴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磷酸盐、钯、黄金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非洲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自身发展缺少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没有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国的介入,正好可以弥补这些问题。
如前所述的尼日利亚,其现有8个发电厂,均建于1990年之前。目前尼日利亚全国电力供应全部靠这仅有的8个发电厂维持。
但尼日利亚却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据统计,目前煤炭储量27.5亿吨,可开采年限长达300年以上。但尼日利亚煤炭开采量很低,至今没有一个煤炭发电厂。尼日利亚联邦固体矿产发展部近日发表的《尼日利亚的煤炭勘探开采机遇》的报告中透露,尼日利亚政府的目标是,吸引外资开采煤炭资源,建设同国家电网相连接的火力发电厂,从而重振煤炭工业,增强发电能力。
而河南火力发电工业已发展成熟,无论在技术、设备,还是管理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与煤炭生产相配套的产业及其他非煤产业已形成规模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尼日利亚电力工业当前最需要的,就是稳定而且成熟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河南煤电企业完全可以满足尼日利亚国内的需要,帮助尼日利亚新政府改善尼国内的电力供应危机。
河南非洲年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非洲热。峰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方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转让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府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企业也踊跃开拓非洲市场。目前,中国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在2007年2月6日召开的河南省商务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也对外界宣布:将2007年确定为河南省“对外经济合作非洲年”,鼓励企业开拓非洲市场。
据统计,2006年前9个月,河南对非洲出口达30541万美元,同比增长44.1%;进口则为7974万美元,增长71.7%。仅2006年,河南就接待了非洲来访团16批200余人次,其中不乏高访团组。
目前,河南省已与埃塞俄比亚奥罗莫州、阿尔及利亚大阿尔及尔省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与厄立特里亚中心省、南非西北省、林波波省、埃及法尤姆省和肯尼亚裂谷省等建立了固定联系。一拖国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公司、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河南国基集团等企业在非洲发展迅猛。
在2007年,河南省将重点推动河南国基建设集团在塞拉利昂的工贸园区建设,力争将塞拉利昂国基工贸园区建设成为河南在西非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
2004年年初,在随郑州市商务团赴非考察期间,经过与塞拉利昂政府的沟通和谈判,国基实业与塞拉利昂政府贸工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塞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国家保税工贸园区——塞拉利昂国基工贸园区项目。
该工贸园区项目得到了我国商务部和塞拉利昂国家总统及该国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05年4月18日,塞拉利昂国基工贸园区开园。
园区占地13.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生产加工区、商品展示区、保税区、综合办公区、休闲生活区五部分组成,集生产、供应、仓储、物流、贸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塞拉利昂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投资区。
进军欧洲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50.07%。外来资金主要来自香港和拉美地区,有6.22亿美元来自香港,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3.7%,居第一位。来自欧洲地区的外资仅为1.29亿美元,不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
“到欧洲引资非常难。目前,他们的投资还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到中部还要有一个慢慢推进的过程。”河南省商务厅外资管理处处长王振环说。
但是,以英、法、德为主的欧盟国家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基地,占据着世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其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含量高。所以,引进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盟国家的投资,不仅能带来强大的资本,而且也能带来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与经营管理。
这是中国需要的,更是河南及其中部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七大产业中的三大类,招商引资也是依托这些产业进行。要发展这些产业,引资虽然不可缺少,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则是增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这些产业,以英、德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引进欧洲先进国家的技术,是调整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落后的一个方向。
尽管不能过高估计庞玉良收购帕希姆机场及建立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区的作用,但它的存在,必然会促进河南与非洲、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终达成合作共赢。
德国声音 机场区位优势大,应看重长远利益
在林德公司收购帕希姆机场之前,曾有一家英国专业的机场运营公司收购,但是机场的盈利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在2005年3月,帕希姆县政府再度接管了帕希姆机场。
机场资方什未林市进行全球公开竞标,在参与的11家竞标公司中,不乏联邦快递、德国汉堡、阿联酋航空公司等国际巨头,但河南商人庞玉良的林德集团最终胜出。
相对于华文传媒的高度关注,德国媒体对此次交易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道。现居柏林的南多•萨莫菲尔德特的老家就在离该机场20公里处。他说:“这种新闻在我老家也不算特别大的新闻。这是持续了17年的东德私有化的又一个故事而已。
英国项目公司失败的原因,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无关系。
德国《世界报》经济版资深编辑丹尼尔•厄科特直接用“经济沙漠”来概括这个州的现状。2004年的数据显示,这个州的总债务是10.3亿欧元,人均负债5958欧元。当地有高达20%左右的失业率,有些县的失业率甚至达到1/3。东西德合并17年来,该州已有30多万年轻人到其他州寻找工作。
更为糟糕的是,该州的邻居们经济也并不发达。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平均工资比原联邦德国区域低10%,但在其紧邻的波兰以及波兰邻国捷克的工资却大约只有梅克伦堡-前波莫瑞的50%。
同时,该州现在尚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工队伍,因此发展制造业的能力不足。丹尼尔•厄科特说:“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的企业家不愿意投资于此地的原因。货运机场是否值得投资,最关键是有多少流量。如果当地的制造业疲软,未来的前景是否乐观就不容易判断。东欧多个国家员工的工资更低,又容易找到有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因此,前东德的这个州是个非常尴尬的地方。也许中国商人能够发现新的办法,把这个地方的区域优势发挥出来。”
但在汉堡从事货运业的路德维希在听到中国人收购这个机场后竖起拇指。他说:“虽然有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机场的区位优势无法否认。从短期来看,赢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个生意值得做。中国商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看到长远利益。”
长期观察东德私有化过程的海涅•斯格曼德并不这么认为。他拿到的数据是,收购方投入1000万欧元购买一条3000×57米跑道以及机场的附属设施(该机场只有一条跑道)。之后,收购方再在当地投入1亿欧元建设各种物流设施和厂房等。
这位观察者还特别强调,这个合同是附条件的,机场的用途以及中方其他投资的用途都有较为明确的限定。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会发生两年前一样的接管举动。
同时,德国专家还对帕希姆县能否提供7万美元的补助和申请居住权的优惠政策表示怀疑。
当事人追踪 庞玉良其人
与庞玉良10亿元收购德国机场消息的高调相比,当事人庞玉良却低调得多。庞玉良是谁?无人知晓。
5月24日,河南商人庞玉良购得德国机场的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遍各地,并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宠儿,纷纷登上各家媒体的显要位置。
中国人购买外国机场,这样的事情过去也有。但是像帕希姆机场这样的规模,以及庞玉良这样的深层介入,那绝对是没有的。
在此之前,庞玉良和他的林德公司可谓名不见经传,这不得不让人生疑。甚至有人感叹,胡润和《福布斯》的富豪榜在中国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却漏掉了这么一个随手就能甩出10亿元的超级大富豪。大家由兴奋到质疑,进而纷纷进行调查:庞玉良是谁?林德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
一连串的疑问,甚至是质疑,偏偏就遇上了庞玉良这样的“少有的低调者”,任凭媒体、大众怎么议论,就是不站出来澄清。
庞玉良,这个以10亿元人民币购下德国什未林市帕希姆机场的人,在公众面前至今仍面目模糊。《经济视点报》记者在5月24日曾试图根据会议手册留下的电话联系采访,却被告知,“庞玉良董事长已经去了尼日利亚,一切事宜待其回国后再说。”
低调的河南商人
5月23日,庞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是驻马店上蔡县人,至于更详细的情况,其拒绝透露。
在此之前,庞玉良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媒体对其也没有什么报道。打开百度,输入“庞玉良”这个名字,基本上都是关于此次事件的,对于其以前的出身、背景,以及行踪,都没有太多描述。
此后,记者曾致电上蔡县委宣传部询问庞玉良的有关情况,工作人员也很迷茫,说事情被报道以后,有很多媒体询问,但是连他们也是看到媒体报道后才知道上蔡县还有庞玉良这样一个人的。
很多记者反映,庞玉良很低调,不容易采访到他。到目前为止,关于他的情况,都是媒体从侧面打听到的。据曾做过帕希姆机场项目推介会全程翻译的张沛艳说,庞玉良40多岁,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能力相当强。他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国际货运代理的商人,最近几年通过做货运包机,生意涉足土耳其、尼日利亚等中东、欧洲地区。其妻任职于北京林德国际物流代理公司财务部门,育有一女,已十几岁,好像在北京读初中。
此事曝光后,低调的庞玉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媒体大都冠以“隐形富豪”的称谓。
强大的人脉关系
在5月23日的洽谈会,林德公司邀请到了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公使AmeduO.Ogbole、尼日利亚总统代表MusaB.Abdullahi、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戴松军、德国格林MCG管理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河南省经济顾问克劳斯•格吕茨马赫尔等出席会议,此显示了庞玉良有着很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庞本人则长期驻在尼日利亚。他在尼日利亚建立了深厚的资源关系,以至于需要为收购德国机场而筹资时,他去寻找的是尼日利亚的银行,而不是中国国内的银行。
洽谈会除了“德国帕希姆机场及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项目”外,还有“郑州航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和“河南省与尼日利亚电力合作”两个项目。
新郑机场航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是由林德公司与河南省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四家共同出资成立的,林德公司控股51%,经营新郑国际机场货站和国际货运业务,申请并运营保税物流中心。
会议手册上还显示:“林德公司受河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探讨与非洲、欧洲等国家之间的合作”,此也可见林德公司及庞玉良本人在河南对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另据了解,此次林德公司能够顺利购得帕希姆机场,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在起作用,那就是德国格林MCG管理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克劳斯•格吕茨马赫尔,他是原东德外交官,也是河南省经济顾问和郑州市政府高级招商顾问,曾获得河南省政府颁发的“黄河友谊奖”和郑州市政府办法的“商都友谊奖”。
庞玉良的林德公司就和其老总一样,很低调,不为公众所熟识,但在圈内,已经相当有影响力。林德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世界知名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其服务网络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林德公司是埃及航空公司、达时货运航空公司、MK货运航空公司、阿联酋联合航空公司等多家外国航空公司的中国销售总代理,还是南航等公司的国外代理。
另据了解,于2005年5月在郑州注册的东方中天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也是其旗下产业。
记者观察 林德梦想,任重道远
□殷泽
购得帕希姆机场只是成功的开始,并不代表其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在此之后,林德公司只有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修得正果。
第一,林德公司是国际运输代理公司,而不是机场管理公司。林德公司是第四方物流服务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此前并没有机场管理得经验。
第二,资金问题。据庞玉良介绍,此次收购共投入10亿元,所需资金由尼日利亚UBA银行提供担保。但是,10亿元的投资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资金不能出现一点问题,若不然,机场的后续建设跟不上,有可能违背协议,被当地政府重新接管。
第三,当地的政策风险。长期观察东德私有化过程的海涅•斯格曼德表示,他拿到的数据是,收购方投入1000万欧元购买一条3000×57米跑道以及机场的附属设施(该机场只有一条跑道)。之后,收购方再在当地投入1亿欧元建设各种物流设施和厂房等。这位观察者还特别强调,这个合同是附条件的,机场的用途以及中方其他投资的用途都有较为明确的限定。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会发生两年前一样的接管举动。同时,他对于帕希姆县对于机场投资者提供每个岗位7万欧元的补贴和优惠的移民政策等表示怀疑。如果这些当初的承诺兑现不了,对投资者肯定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当地的劳工法律很严格,如若解雇一个工人,手续也是很繁杂的。
第四,帕希姆机场所在州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德国《世界报》经济版资深编辑丹尼尔•厄科特直接用“经济沙漠”来概括这个州的现状。当地有高达20%左右的失业率,有些县的失业率甚至达到1/3。东西德合并17年来,该州已有30多万年轻人到其他州寻找工作。
同时,该州现在尚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工队伍,因此发展制造业的能力不足。丹尼尔•厄科特说:“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的企业家不愿意投资于此地的原因。货运机场是否值得投资,最关键是有多少流量,如果当地的制造业疲软,未来的前景是否乐观就不容易判断。东欧多个国家员工的工资更低,又容易找到有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因此,前东德的这个州是个非常尴尬的地方。也许中国商人能够发现新的办法,把这个地方的区域优势发挥出来。
据说,此前的英国专业机场管理公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盈利不足,最终破产的。
第五,怎样把帕希姆机场、新郑国际机场以及尼日利亚的保税经济合作区进行有效对接,互补经营。这一点显然不容易实现,因为新郑国际机场的保税物流中心正在申请之中,而尼日利亚的保税经济合作区只是在计划之中。
因此,庞玉良和他的林德公司任重而道远。
来源:经济视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