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出口冰火两重天

2007年06月07日 0:0 49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类电池的产量超过330亿只,产值超过780亿元。出口各类电池达236亿只,出口创汇额超过75亿美元。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达到460MW,比2005年增长230%。  
        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今年下半年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同时电池制造业每个领域也并非全面开花,部分领域有可能出现回落趋势。
        外资企业支撑出口增幅   据海关总署出口统计,碱性二氧化锰原电池2006年出口量51.1亿只,出口额3.72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6%和35%。其中,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和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的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预计2007年全年碱锰电池的出口将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将超过20%,出口量将超过62亿只,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日本、荷兰和香港特区等。
        同时,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量也在大幅增长,去年比2005年增长34%和29%。2006年出口量超过10亿只,出口额超过29.8亿美元。其中,索尼电子出口额超过2.56亿美元,富士湾电能超过2亿美元。出口前十大企业中只有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和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内资企业。业内人士对此认为,锂离子电池出口主力军是日资、韩资和台资企业,约占出口量的60%。预计2007年锂离子电池的出口还将继续快速增加,增长率为25%以上。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密封铅酸蓄电池出口额比2005年增长了近30%~40%,其中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美美电池有限公司年均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预计2007年该行业出口市场具有很大潜力。
        此外,有色金属镍的价格持续上涨,造成镍氢电池的价格接近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已无明显的价格优势,许多市场可能会被锂离子电池挤占。镍氢蓄电池与2005年持平,年出口额均超过1200万美元。其中,松下、三洋的出口额均超过5000万美元。前十强中包括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豪鹏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预计2007年镍氢电池出口量与2006年持平或有小幅增加。
部分领域遭遇出口寒流
        然而,一些电池制造领域的出口额却与走高的大趋势相反,出口量与出口额都有所下降。
        例如,普通二氧化锰原电池2006年出口量153亿只,比2005年减少了2%,出口额8.4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1%。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额超过2.44亿美元。
        普通锌锰电池由于受到欧盟电池指令对汞含量的限制,出口量将继续减少,预计2007年全年出口量为145亿只,将比2006年降低5%左右,锌锰电池的主要出口市场以非洲、东南亚和中东为主。
        同时,由于欧盟2006年开始实施RoHS环保指令和公布了新的电池指令,出口到欧盟地区的镍镉电池将会逐年减少。镍镉蓄电池2006年出口量7.2亿只,出口额3.35亿美元,均比2005年减少了11%。又加之,目前镍镉电池主要的市场之一是电动工具,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端电动工具领域。如果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进一步成熟,欧盟可能会再次修改电池指令,甚至禁止镍镉电池在电动工具上的应用。同时,我国已于今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镍镉电池的使用将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预计2007年镍镉电池的出口量将减少10%~15%。
        此外,虽然2006年我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量仍然大幅度增加,但是据预测2007年的出口将会减缓。许多国外公司把其生产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又由于铅酸蓄电池被作为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已于2006年9月1日取消了铅酸蓄电池的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铅的价格一路飙升,已达到每吨17000元,这将造成铅酸蓄电池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出口数量增速减缓。
新兴产业增长迅猛  
        2006年太阳能电池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其中,无锡尚德超过3.85亿美元,保定天威英利超过1.85亿美元。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市场在国外,95%以上出口。
        预计2007年出口量将增长100%以上,将成为继日本和德国后,世界第三大电池和组件生产国。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受到多晶硅、单晶硅材料的限制,随着我国材料企业的相继投产,这一局面将会逐步得到改善。同时,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推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应用市场的启动。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