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008年12月19日 16:30 301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节能减排
后续资源不足资源损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供需总量失衡
日前,记者从《甘肃省典型工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获悉,甘肃省矿产开发利用中问题颇多,如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或矿业基地,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资源濒临枯竭或后续资源不足,亟待寻找后备或接替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浪费损失严重;不规范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和“三废”超标排放等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总量失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
据悉,甘肃省中小型金属矿床及大多数非金属矿矿床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可供建设规划的储量较少,不能满足矿山设计要求,开发投资风险大。地质勘查投资不足,多数矿产资源储量增加滞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浪费损失严重,企业效益低下。全省小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92%,大多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的储量规模不匹配。同时,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权市场不发育,商业性勘查、开发投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参与市场矿业权招标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总量失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
另外,矿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也是甘肃省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一。河道及地下水污染,采矿废石、废渣占地、地表原生植被破坏等现象严重,开矿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矿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中小型矿山企业急功近利,重开采、轻环境保护,矿山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以上问题,甘肃省出台相应的对策进行整顿。首先,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对资源开发分别采取鼓励、限制、禁止或淘汰措施,坚持以市场配置为主,市场配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开采国内、省内紧缺及市场需求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矿产;禁止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和破坏作用的矿产;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保值。
其次,调整与优化矿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按照“调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注重效益”的原则,调整矿山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效益。
另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矿产勘查和开采,通过与本省矿山企业合资、合作,提高采、选、冶技术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要落实外商矿产投资政策,扩大矿产对外开放领域,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企业对外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力拓宽矿产资源供给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要逐步设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风险基金,扶持、引导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到国外、省外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逐步扩大在国外、省外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业务范围,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逐步建立国家战略储备的规定。坚持“开源节流、节约为首”的方针,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在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机制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增加供给的同时,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和破坏现象。要处理好利用国外资源与省外资源的关系,建立省外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保障省内需求。
同时,要从长远考虑,注重发现和研究非传统矿产资源,将其作为一种更长远的资源储备战略,为资源储备开辟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