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是细菌的天然杀手
2007年02月05日 0:0
901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新技术
银是细菌的天然杀手 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银有灭细菌的功能,科学家发现,细菌对银离子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银离子破坏细菌膜起到灭菌作用,水中银离子有长效的灭菌功能,在一吨水中只要有半粒米大小的银盐,经30分钟,对痢疾、伤寒、沙门氏、霍乱等各种菌都有剿灭性能力。 所以,宇航、舰艇上的净水装置首选银剂。近一个时期,抗菌商品很多,从床单、内衣、袜子、地毯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机、厨具等等主要用银作抗菌剂。银是低毒金属,在劳动场所,银的允许浓度0.01mg/m3,过多摄入银对肝有害,眼膜患银皮症。 银的性质 银是一种白色贵金属,熔点为960.8℃,密度为10.5克/厘米3。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极好导热性、导电性和对光的反射性。银有很好的延展性,一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十万分之一毫米的银箔。银主要产自含银的铜、铅和锌的硫化矿和处理金矿过程中的副产品,由银矿产出的银较少。从工业废料(如感光材料和镀银器件等)中回收银也是银的重要来源之一。 银的用途 银的用途很广,古时候,银及其合金大量用于制造货币和装饰品。近代主要用作感光材料和电工材料,可制造各种接触点,真空管及X射线管零件,也可作焊接电阻、永磁、测温仪表材料及轴承材料。银基焊料有银——铜和银——铜——锌等合金;银——铟——镉合金用于反应堆控制材料,银——锰——铝永磁合金可作为小型测量仪表的磁簧等,银的卤化物(溴化银、氯化银及碘化银)是好的感光器材用料。银还是用作电镀,保险丝、聚光器和荧光屏等。在医疗器械、镶牙等方面也大量用银。 我国银币史略 我国是用银作货币较早的国家。据考古界认为,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出土的楚国银布币,是我国最早的银币。汉代出现过银锭,其后还铸造过“银饼”。唐朝的银币多呈饼形或扁平键状,主要用于朝廷的各种费用和贵族之间的赏赐、贡奉,民间流传不多。明、清始复盛行,并作货币流通。银锭形式不一,有元宝、中锭、锞子、福珠四种。元宝约重50两(旧制,下同)作马蹄形;中锭重十两左右,形似秤锤,亦有马蹄形的;锞子亦称“颗子”、“小锭”、“小锞”,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一般作馒头形;福珠,又称“滴珠”或“粒银”,如珠粒,重量不等,多在一两以下。 我国银元的兴废 银元,在我国使用较晚。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西班牙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清中叶流入最多。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台湾曾仿制银元,称为“银饼”。1888至1889年广东开铸“龙洋”(因其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各省纷纷仿造。以后开铸的有: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1912年),袁世凯头像银元(1914年),帆船图案的“船洋”。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于通货恶性膨胀,银元又在市场出现。解放以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银元不再作货币流通。 人造雨——碘化银的杰作 万物生长靠雨露滋润。干旱季节,烈日当空,气候炎热,万物多么需要雨水呀!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有色金属造人造雨是抗旱的好办法。碘化银是目前最好的一种人工降雨剂。人工降雨有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两种。碘化银是一种冷云降雨剂,又叫“人造冰晶”。为了促使冷云降雨,可以用飞机或火箭将碘化银撕播到云层里,天空中的水蒸气就在碘化银晶体上凝聚变成雪花。如果云层下的温度低于0℃,就下一场鹅毛大雪;如果云层下的温度高于0℃,雪花就融化成雨滴,下起瓢泼大雨。据测定,人工降雨时,一般每平方公里只要用碘化银1%克到1/10克就够了,如果添加少量的稀土碘化物,其效果更好。近年来北方干旱,北京及内蒙古草原都实施了人工降雨计划,1996年呼伦贝尔草原森林大灾,人工降雨,对于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 银与摄影 摄影是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的业余活动。每当游览一处名胜古迹,人们都希望留个永久纪念。然而,可曾知道,摄影与银的奇特用途还有关呢!摄影,离不开胶卷、照像纸。而胶卷、照像纸又离不开银。因为胶卷、照像纸上必须涂一层“感光剂”,这层“感光剂”实质是对光非常敏感的银化合物——氯化银、溴化银。若没有这层银化合物的感光作用,影像是根本留不下来的。 世界第一产银国——墨西哥 墨西哥银矿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自古以来,白银就是墨西哥矿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墨西哥有雷亚尔德洛斯安赫莱斯、圣马丁和圣巴巴拉等主要银矿。墨西哥政府一直鼓励和扶持银矿业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援助主要用于中、小白银生产者。1984年白银产量达6400万盎司(合1990.6吨),占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6%,1993年银矿山产量达2368吨,居世界银主要生产国首位,从而使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一产银国。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