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下降超预期 止跌回升仍待观察
2009年01月16日 10:25 26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朱菲娜
1月16日消息 2008年1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了下降。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833.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尽管此前已经预料到2008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大幅下降,但如此滑铁卢式的坠落还是超出了预期。专家预计,2009年进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至5%以下。不过,这并不意味前景一片黯淡,政府下一步会出台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企业也应该积极调整,把危机化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新动力。
外贸具备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1月15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去年11月至12月我国进出口数据连续下降,主要是受国际环境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环比下降了0.5%,欧元区和日本GDP环比分别下降了0.2%和0.5%,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并陷入了“技术性”衰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萎缩,开始严重影响我国商品出口。
另一方面,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2008年12月上旬,反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已从2008年7月份的最高位下跌了40%以上。这也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
海关总署日前出台的报告预计,2009年,进出口下滑的趋势还将持续,全年进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至5%以下。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较2008年大幅下降20%左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认为,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严冬。
但他同时表示,进出口负增长并不意味着前景一片黯淡。近期国内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已经趋稳,预示相关进口也将回稳。一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在经历一段时期回落之后增长速度又有所反弹。实际上,我国外贸有着应对危机的一些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出口商品中消费类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在经济衰退情况下,这类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有着一定的需求刚性。而且,我国的商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更为物美价廉,在消费者紧缩开支的情况下可能更受欢迎。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充足,内需潜力很大。明后两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投资,拓展民间投资。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要素合理配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原材料的潜力仍然很大。
第三,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外贸发展。近几年,我国大幅调整了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促进了出口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第四,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增长潜力很大,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吸收利用国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主要产业抵御暂时的困难。
对此,姚坚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依然强劲,并且政府在加工贸易、出口退税以及出口便利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预计中国今年的对外贸易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