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局势或引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2012年09月14日 9:26 58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盘点

  近几日,国内权威媒体分析,“由于钓鱼岛问题难以在短期解决,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具备解决条件,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因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受到较大影响,其防火墙的作用明显削弱。未来中日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中日矛盾加剧,有分析指出这将影响中日之间的正常贸易,但综合看来,中日关系对有色金属进出口的影响着实有限。
  中国是中国是铜消费大国,每年平均消费约占全球铜消费量40%,就铜及铜产品的贸易情况来看,可能主要是对铜板带有一些影响。

日本铜板带


  业内人士认为,钓鱼岛事件对中日铜及铜产品的贸易影响毕竟有限,因为中国从日本进口铜产品并不是铜精矿,而是以精炼铜、废杂铜等为主,且进口量占比只有个位数。有媒体资料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铜产品排名前十的贸易伙伴中,自日本进口的铜产品价值18.12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铜产品十大进口国总额的7.33%,位列第五大进口地区;出口至日本的铜产品价值1.69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铜产品十大出口国总额的5.3%,为第七大出口地区。
  铜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一旦中日矛盾激化,可能会小幅度刺激铜价上涨,但具体程度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日本是世界稀土消费、生产、出口大国,但本国并没有稀土矿,该国用极低的价格从中国购买、储备了能用100-300年的稀土,尽管如此,日本仍极力渲染“稀土荒担忧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廉价供应商,去年以来,日本与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加强了外交关系,与欧美联合指责我国稀土战略。目前,美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全球稀土储藏量的40%,俄罗斯第二占30%,中国第三占18%,我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近几年来,各国对稀土资源等稀缺资源的越来越重视,中国对稀土产业的控制也令一些国家虎视眈眈,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权威媒体数据显示,中国铅冶炼企业铅精矿的自给率自2007年以来,平均维持在50-60% ,另外40-50%的量主要靠进口,不过从铅精矿进口来源地来看,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越南、外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进口量都占比80%以上,中国铅精矿的进口主要通过陆路进行,受外部变动影响相对比较小,铅精矿进口受中日关系影响比较小。
  从铅的下游产业看来,国内铅需求主要是用于生产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在军事领域主要用于生产坦克启动铅酸蓄电池,与汽车、电动车、房屋建设等方面用铅比起来,坦克类军用设施用铅量毕竟有限;子弹用铅也是军事领域对铅金属需求非常重要的一环的,但是中日摩擦主要在海上,炮弹和导弹才是主要应用耗材,但这些和铅金属的使用量没有要大关系;最后在军事领域,核电站、潜艇也会使用一部分铅金属,举例说明,一座核电站需要10-20万吨的铅作为固定应急储备,这一部分已经是固定消费,所以基本不会对铅消费产生影响。国内每年精炼铅产量大约在400万吨左右,一艘潜艇的铅酸蓄电池消耗量在200-400吨,我国铅金属生产完全能满足国内需求,中日局势对于精炼铅的消费影响有限,中日局势对目前铅价的影响尚处在心理层面。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对有色金属进出口的影响着实有限。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