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消费领域关键字“多”

2014钴业风云传 (三)

2014年11月24日 9:32 453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电池领域已经成为促进国内钴消费的重要增长动力,其他领域如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玻陶、催化剂等应用已经相对稳定,专家预计2014年国内钴消费量为4.1万吨,将同比增长17%。主要应用领域在电池、智能电子产品、三元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以及硬质合金行业。
  据统计,2014年我国钴酸锂行业钴消费量约2.7万吨,同比增加28.6%;三元材料领域钴消费量约4650吨,同比大幅增加106.6%。贮氢合金和球镍对钴的消费保持稳定。数据表明,我国钴酸锂产量稳步增长,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目前国内钴酸锂的产能在6万吨,预计2014年产量为4.5万吨,钴酸锂市场所占份额下降,主要是受三元材料替代效应影响。
  电子市场开始降温。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的整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份额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这也有助于国内钴酸锂的消费。
  三元材料产量快速增加。目前三元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笔记本电脑,其次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电源,再次是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三元材料是目前业内最为看好的市场,未来也最有可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上大规模使用,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三元材料的产量快速增加,2014年的产量预计达3.1万吨,同比增加55%。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受免征购置税利好政策的影响,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令人惊喜,1~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特别是9月份产量2.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倍,环比也增长284.47%。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量首次突破万辆,也是创纪录的最高值。假设全球汽车销量中有5%是新能源汽车,这样则需要正极材料25万吨,则需消耗的钴金属量大约2.3万吨。
  硬质合金行业钴消费量增加。硬质合金领域钴消费主要应用在硬质合金、硬面材料以及硬质合金混合料等产品。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统计,2014上半年国内硬质合金产量为1.3万吨,预计全年达到2.5万吨。2014年硬质合金领域钴的消费量预计为2876吨,同比增长9.1%。同时,高温合金领域钴消费量大幅增加。高温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钢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军工产品大发展及设备国产化带来广阔市场空间。2014年前9个月,高温合金的粗钢产量为10462吨,预计全年的产量为到14000吨,钴的消费量估算为1200吨,同比大幅增加71.4%。
  新能源汽车应用蓄势待发。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产量居前的品种主要以钴酸锂、三元材料为主,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的产量增幅较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蓄势待发,正推动锂电正极材料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扩充热潮。
  据专家预计,受钴化学品产量增长驱动,预计2014年全球钴产量为9.06万吨,到2018年全球钴产量将增至1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7%;预计2014年全球钴消费量为8.68万吨,到2018年全球钴消费量将增至11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6%;全球钴市将从2017年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2017年的缺口约7000吨,到2018年缺口可能达到8000~10000吨;从2014~2018年,全球钴价将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但难以达到20美元/磅的高点,预计2015年MB钴价小幅上涨,均价在14~14.5美元/磅。

 

2014镍钴风云传

中国镍行业发展关键字“稳”2014镍业风云传 (一)

中国镍行业发展关键字“稳”            2014镍业风云传 (一)

镍需求领域关键字“弱”                   2014镍业风云传 (二)

印尼镍矿出口关键字“禁”               2014镍业风云传 (三)

俄乌危机对镍价影响的关键字“平” 2014镍业风云传 (四)

全球钴市发展关键字“良” 2014钴业风云传 (一)

钴供应增速关键字“缓”    2014钴业风云传 (二)

钴消费领域关键字“多”    2014钴业风云传 (三)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